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初探

时间:2022-06-03 03:17:23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初探

摘要: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有人们价值观念上的问题,有体制和管理上的问题,但从教学这个层面来讲,最主要的是课堂教学本身效益不高所致。提出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正是从专业技术层面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教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73-0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长期困扰学生全面发展的难题。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务之急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高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重要途径。笔者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教学高效性的操作策略,以下是一点心得体会。

一、构建高效课堂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多且学习时间有限。要想很好的实现知识的内化,就要求教师实现最优化的教育,重点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追求过程与方法

由于升学的压力,某些教师片面理解课堂教学效率,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滥用多媒体,使课堂容量过大,信息难以消化;某些教师急功近利,把40分钟的新课讲授内容压缩成10分钟,剩余时间进行题海训练,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为增大了学习难度。学习成绩的下滑,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依赖课后的家教、补习机构;周末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之间,睡眠无法保障,严重危害了身体健康。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其中“过程和方法”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们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过程中体验与生成知识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如在概念教学中,教师一开始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告知学生,然后可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寻找、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结构化了的科学方法,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已经了解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物质得到氧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就是还原反应,就可先让学生写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uO+CO===Cu+CO2,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不能分开,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我们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引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接下来设问:那么对于没有氧参与的反应,如何判断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在反应过程发生了电子转移,钠元素、氯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相应变化,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可以得出结论: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原因是因为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原因是因为得到电子,由此得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广义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教师通过问题的不断设置、解答,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上课前备课要充分,设问、问题的分析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对不同类型的课,重视不同的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对不同类型的课,重视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概念课要充分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形成过程中及形成后,注重辨析、应用概念,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习题课要注意精讲精练,以便学生在理解化学技能性知识意义的基础上,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的一种动作,使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通过实验,除了能激起学生兴趣,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例如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可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质疑:①为什么用0.55mol/L的NaOH溶液,而不用0.55mol/L盐酸?②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而不用铁丝等金属搅拌棒?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复习课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再认识的过程,可以易错题作为切入口,讲通讲透,让学生的错误再次成为知识和思维的增长点,从更高的角度掌握和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布鲁纳认为,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由于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达到教学的高效性,除了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分析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和整理,不断对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优化教学,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化,提升教学能力。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应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反思作为教师教学思想轨迹的记录,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对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往往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而忽视了教学前的反思。但我们每节课所讲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他们的唯一,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尽量减少教学中的“败笔”,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反思。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补充拓展教学内容。以课标为依据,从整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出发,对每章内容进行综合思考、综合研究,把每一节课都放在单元系统、本册教材系统,乃至整个高中教材系统去理解、去把握、去定位,做到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审视教材,把握教材,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过去自己或他人的经验进行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制等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教师在比较反思中对以往的教学行为研究、借鉴,不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确保课堂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课中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应主要侧重对课堂教学掌控能力的思考。对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能否灵活有效地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参与、交往、达成状态进行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对教学调控和应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程的实施效率。同时教师积极热忱的态度,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3.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对教学的成功、失败进行理性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反思时,应认真做好反思记录。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任何一节成功的课都有其不完善的地方,把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以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丰富材料,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二、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建构

笔者对所担任的两个高二理科班(一个实验班,一个平行班)的学生进行了有关化学复习习惯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班90%学生有经常回顾学习的习惯;平行班85%没学生有经常回顾学习的习惯,约10%的学生从不回顾学习情况,高达60%的学生没有做小结的习惯。理科实验班和理科平行班的对照分析得出,反思习惯与学习状况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1.强化反思意识,使学生乐于反思。反思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说明反思的目的和意义。先把化学复习习惯状况的调查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还可让学生亲身体验反思,在某节新课上完后,不安排复习课,由学生自己安排复习,单元考成绩出来后就体会到复习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反思,并达到强化反思的目的。

2.指导反思方法,使学生善于反思。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方法时,注意在教学安排中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反思。课堂教学是开展学科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时间给学生反思,如重点概念或题型讲解后停顿5分钟让学生反思。作业发还给学生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思考再给予讲评。教学进度计划时注意安排单元考试的前一天,期中考、期末考的前三天不布置作业,期中考、期末考的前一周少布置作业,单元考试、期中考、期末考考卷讲评课的当天不布置作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做错的题目,做出反思。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扬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宋志超.做化学习题后的“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

[3]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析发电企业上大压小过程中人力资源优化问题... 下一篇:社内资金互助促进合作社发展、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