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平 夜空中最沉默的星

时间:2022-06-03 02:00:51

王克平 夜空中最沉默的星

1979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东侧小花园外,人们像潮水一般涌来,在这里,一场由几个年轻人发起的展览正在展出,成员包括马德升、黄锐、曲磊磊、薄云、阿城、李爽等人,没有专业的展示空间,163件作品沿着40多米的铁栅栏摆放。其中有一个叫王克平的年轻人带来了30件木雕,他把自己的几件作品挂在铁栅栏上,有一件名叫《沉默》的木雕头像,一只眼被封住,张开的嘴都被木头堵住,扭曲的脸有一种张力,这件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时《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的社长包德甫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王克平的“雕塑带有不加掩饰的政治色彩,风格往往怪诞,出尽了风头”。

这次展览就是被记入中国当代美术史的“星星画展”,在历经十余年压抑的社会氛围中,一些年轻人自发地表达自己对时代的感受,从美协主席到普通民众再到当时在北京的外国人,纷纷来一睹这些视为“出格”的艺术,虽然历经波折,但是展览短短半个月就吸引了数万名观众,王克平也因其充满政治批判性的木雕被人们记住。

生于1949年的北京,王克平的经历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上山下乡、进工厂当工人、受作家父亲和演员母亲的影响,曾做过编剧。那个特殊的年代,没有什么正规的美术教育可言,王克平完全是业余出身,最开始搞创作只是想“换台录音机和几盘磁带”,就连最初雕刻用的木头都是路边捡的,“星星美展”的发起人黄锐回忆说,王克平当时连毕加索、马蒂斯是谁都不知道,黄锐和马德升听曲磊磊讲有这么一个人,就去他家看了作品,临走时黄锐留下一句话:“咱们这个展览肯定轰动。”

“星星美展”过后,王克平也正式开始了艺术创作,但是在那个年代,王克平的作品还是受到了种种限制,也没有机会举办什么正式的展览。后来他和一个在北京教书的法国姑娘相爱并结婚了,1984年,他和太太奔赴巴黎,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初到巴黎,王克平没有立马继续创作,而是去了一些欧洲和美国的美术馆和画廊,看看人家的艺术什么样子的,他还把和艾未未在美国看的一次行为艺术展览写成了剧本。他说,很多人看到西方艺术都觉得很沮丧,觉得自己和人家有很大差距,但是自己反而更加自信了,因为他的艺术是独特的,和任何人都不一样,艺术家就是要自由表达,不被什么条条框框束缚住,要走自己的路。

虽然怀着很大的信心,但是他在异乡的生活并没有就此一帆风顺,初到法国,语言不通,也没有知名度,只能不断地换画廊,有些画廊拿了作品就没有音讯了,所以日子过得比较清贫。艺术家还是要穷而后工,王克平说,这也算是他对那段经历的感触吧。

和199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国内比起来,王克平在法国的生活可谓是平静简单,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创作,他住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平时天气好的时候就喜欢在偌大的花园里拿着工具一点点雕刻、打磨、上色,就这样一直到天黑,没有雇任何助手,完全是一个人一点点完成。

2013年9月,王克平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回顾展,展出了创作生涯34年来的50件作品,这可以算是他从1979年“星星画展”以来,第一次在北京举办个人展览,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久才回来,他玩笑似的口吻显得有些不平:你应该问他们为什么之前从没找我。在他眼里,虽然“星星美展”取得了很大的轰动,但是这么多年来仿佛逐渐被人淡忘。而当人们谈起王克平,首先提及的必然是这次展览以及他的那些带有政治色彩的作品。尤伦斯的展览开幕,会、讲座和采访接踵而至,习惯了法国安静的生活,王克平还有些不适应。

这次展出的作品主要是他来到法国以后创作的,没有了鲜明的政治批判性,题材主要以人体、女性和鸟等自然主题为主,尤其大量女性的雕塑,浑圆的、流畅的线条、抽象的形态,再加上木头打磨后的光泽和天生的纹理,浑身散发着一种宁静的妩媚。他的作品风格始终如一,形式逐渐趋于抽象,越来越简单。

其实从“星星美展”王克平就开始了他的人体木雕,只是当时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他《沉默》一类的作品。在他眼里,人体天生就具备美的形式,那种简单的美和雕刻本身的特质不谋而合,对两性的阐释,他说这和他所经历的社会对性的压抑有很大关系,可能想通过艺术把那些损失找回来。他偏爱简单自然的东西,喜欢汉代的雕塑,也喜欢中国的泥塑、剪纸等民间艺术,为此1980年代初还去陕西、河南一带去看老艺人做出来的东西,后来到了国外,也喜欢上了布朗库西,这些都被他吸收进自己的创作。

他的木雕使用了各种木头,枫木、胡桃木、橡树木……这些都是他亲自去法国的林场挑选的,这么多年的经验,让他一眼就能看到一块未经雕琢的木头的独特之处,他说过:“木头有时会与我对话,给予我灵感。每棵树木都像人的身体,有的部位是肉,有的部位是骨头,由温柔、强硬、脆弱和坚实等很多部分组成。你们应该合作,而不能违背她的天性。”

在法国人眼里,王克平属于中国艺术家,但是他说,我不做中国艺术,也不做中国当代艺术,就做我个人的艺术。不过他承认,也是因为前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太过火热,也会让更多画廊对他这个中国艺术家感兴趣。他一直声称,自己是圈子外的人,算不算这个圈子里的无所谓。对于自己的艺术,他没有太多的解释,只是想让这些作品自己告诉人们,这么多年,他依然在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

上一篇:1.72亿元的《两个小孩》 下一篇:拍卖双年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