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坨油田中频电加热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06-02 10:47:52

黄沙坨油田中频电加热可行性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黄沙坨油田开发后期,由于地层压力下降、油层脱气等原因导致油井结蜡程度加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问题。研究了电热杆井筒加热清蜡技术原理、终端器的下入深度、杆柱组合的选择以及运行制度的确定等,并通过在黄沙坨火山岩油田的应用,取得了井筒提温快,清蜡效果好,不污染油层等良好效果。

【关键词】电加热 清防蜡 黄沙坨油田 可行性

电加热采油技术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稠油常规开采配套技术,可以分为整体电缆加热和分体电缆加热两种方式,电加热工艺中主要采用整体电加热形式。通过几年来的应用,整体电加热技术保证了不出砂的部分稠油井的正常生产,电加热井的原油粘度从2000mPa.s-20000 mPa.s,加热深度从800-1400米,产液量从几方到50多方,加热后井口出液温度达到了50-60℃,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1 黄沙坨油田概况

黄沙坨油田是2000年投入开发的火山岩裂缝性油田。由于油质含蜡量较高,油井经常发生蜡卡及倒井现象,造成生产时率低,油井结蜡已成为制约生产的一大难题。通过大量的现象分析和实践摸索,研究结蜡规律,采取相应的清防蜡工艺,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2 方案设计原则

2.1 加热深度的确定

要保证油井的清防蜡效果,就要确保井内液体在井筒流至井口的过程中没有蜡的晶体析出,使井液温度一直保持在析蜡温度以上,因此,电加热装置要下至原油的析蜡点以下。据计算分析,目前黄沙坨油井的析蜡温度为40℃,此时结蜡点约为1034米,考虑到今后由于地层压力的下降,气油比上升,析蜡温度也会升高,结蜡点下移。当结晶温度达到45℃时,结蜡点将达到1200米。因此,在该部分油井的电加热深度确定为1200米。

2.2 产液量的确定

根据黄沙坨油田生产日报统计:共有油井68口,开井50口,平均日产液23吨,含水43%。正常生产井日产液大于40方的6口,日产液30-40方之间井4口,日产液20-30方的油井9口中,日产液10-20方的油井11口,还有20口井产液量在10方以下,也就是说,黄沙坨油田80%油井日产液在30方以下。因此,电加热井的产液量确定为日产液25方、含水50%。

2.3 加热温度的确定

根据生产需要,井口出油温度要达到55℃以上。

2.4 加热功率的确定

油井电加热功率由产出液温升所需功率P1,井液沿井筒流到井口的径向热损失P2,中频电源的内耗功率P3等三部分组成。根据以上分析计算,当径向热损失与经向温差成正比,电加热后,径向温差由加热点到井口均匀增大,即井口附近的径向温差最大,而加热深度点的径向温差最小,径向损失按经验数据0.07~0.09KW/m范围取值,可取平均值0.08KW/m。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黄沙坨油井电热清防蜡加热深度1200米,日产液25方,含水50%,要求井口出油温度达到55℃以上,结晶温度45℃。即在加热深度1200米,井口出油温度达55℃时所需的加热功率为110KW。按加热系统效率85%折算,此时采用中频电源功率至少要达到125KW。

2.5 加热方式、管、杆、泵的选择

由于黄沙坨油田结蜡点在泵上,因此电加热方式采用泵上空心杆中频整体电缆加热形式。加热杆采用φ36×5.5、φ32×5mm组合空心杆;在油管配套方面,在加热井段采用3”油管;抽油泵选择以悬点负荷的大小确定;加热电缆采用改质聚丙烯绝缘保护常温电缆见表1、表2所示。

2.6 地面设备

中频电源额定功率为100KW,使用电压为380V,与目前黄沙坨油田工业用电一致,可以直接将平台变压器增容至实用功率即可,无需进行高压电网改造。

3 电加热温升校核

黄沙坨油田油井电热清防蜡加热深度1200米,日产液25方,含水50%,要求井口出油温度达到55℃以上,结晶温度45℃,采用125KW中频电源加热,则井口的温升Δt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即井口温度可以达到58.1℃,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4 可行性评价

通过采用电加热清蜡后,可以节约油井热洗清蜡、井口加药清蜡费用。在井口出油温度达到55℃,即可实现井口到转油站间的原油冷输,可以降低加热炉的燃气消耗。同时,由于热洗清蜡排水期影响油井产量,还具有一定的增油和保护油井的作用。

5 结论及建议

(1)可以采用中频间歇送电电热清蜡方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2)中频加热方案:加热方式采用中频泵上间歇电加热;电功率为125KW;加热深度1200米;加热电缆采用改质聚丙烯绝缘保护常温电缆;加热井段采用3”油管;并对加热井平台变压器增容至所需容量。此时,井口出液温度可以达到58℃以上。

参考文献

[1] 马强.黄沙坨油田火山岩裂缝油气藏储层评价[J].断块油气田,2008,15(1):31-33

[2] 袁晓飞,马强,杨先克.油井动态控制图在黄沙坨油田的应用[A].//张庆昌.金马油田勘探与开发[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30-234.

[3] 马强,袁晓飞,张伟,嵇伟民.黄沙坨油田油井结蜡因素分析及治理对策[A].//张庆昌.金马油田勘探开发实践[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5-288

作者简介

姚智博(1982-),男,黑龙江大庆人,工程师,工学学士学位,从事标准化业务管理工作。

上一篇:科学管理,安全生产,确保大型储油罐群运行安全 下一篇:关于钢制立式圆筒形储罐容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