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以七对关系推进“明珠城市”的科学发展

时间:2022-06-02 09:56:52

都匀:以七对关系推进“明珠城市”的科学发展

要把都匀建成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明珠城市”,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以新的思维、新的态度、新的精神风貌和新的工作作风促进经济社会新跨越。

都匀市是黔南州州府所在地、省级经济强市,市第九次党代会已经明确,要把都匀建成贵州南部中心城市、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明珠城市”。建设“明珠城市”,经济发展既要快速,又要持续,城市建设既要特色,又要科学,人民生活既要富裕,又要和谐。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摒弃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居危思进,以新的思维、新的态度、新的精神风貌和新的工作作风促进经济社会新跨越。

要通过思想的解放,拓宽思路,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勇于解放思想,既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争抢发展机遇,就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只有勇于解放思想,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推进都匀科学发展。这就必须以“项目引领、强市惠民”为载体,把解放思想作为我们一切行动的先导,在求实、务实、落实上取得新实效,在创业、创新、创优上实现新突破,尤其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七对关系。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虽然都追求个人所得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但经济增长是指产量的增加,是一个“量”的概念,是一个衡量发展速度的指标,而可持续发展则是一个“质”的概念,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变革和总体进步。经济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都匀市经济社会发展尽管缺乏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大项目支撑,但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多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明显进步,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这正是我们正确把握发展的“好”与“快”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的结果。都匀经济社会要实现新跨越,就必须在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社会各项事业有大发展,经济建设要在快中显优,快中求好,实现快速增长。

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关系。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社会的更加文明进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产业调整,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都匀出现了不少的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民生问题较为突出。民生保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的稳定,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因此,在发展中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使一切发展成果体现在民生的改善上。多年来,都匀市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把民生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不断加强,对城市低保户和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的投入和补贴逐年提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突出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都匀城乡发展的重要瓶颈。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协调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收入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从而达到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共同繁荣。都匀作为黔南州首府,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才等比较优势,在商贸业、会展业、旅游业等方面有较大发展空间。正在实施的南北老城区改造、剑江河东片区拆迁改造、铁路联络线改造等工程,将使都匀城区面貌发生较大改观,为下步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将加快城郊乡镇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金融、通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的空间,也将带动城镇和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农村的发展也将为城市的发展拓展空间,为城市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涉及到区域的生态保护问题。怎样在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博弈中实现科学的发展,是我们要认真探索和破解的重大课题。我市在城市的改造、自然资源的开发中始终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条件下每年都投入较大资金治理剑江河、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并对全市污染较大的企业实施技改、搬迁。在招商引资引企上,严禁污染严重、破坏生态、危及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项目落户。都匀将来的发展,也将以环境建设和保护为前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鼓励和支持资源开发型企业走集约型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有条件的企业形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链,使都匀的发展实现在保护中开发资源、在资源开发中保护环境,实现自然资源与发展环境的和谐统一。

即期财源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即期财源建设是解决当前发展所必须重视的问题,谋划长远发展、明确长远发展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短期看,都匀财源主要来源于现有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来源于土地等存量的增值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项目的贡献。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匀财源建设仍是建立在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条件下的房地产业和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从长远发展来说,首先,都匀要努力打造以都匀毛尖茶为主的特色产业,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茶产业对财政的贡献,并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要在工业发展上形成产业集群,将都匀建设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和机械制造业的配套产品加工基地。第三,形成以旅游接待为主的现代商贸中心区,现代农业、特色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都匀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实现都匀的科学发展中,既要考虑短期经济效益,加强即期财源建设,又要考虑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达到短期经济增长的目标,也不能为了考虑长期的发展而墨守成规,不发展或慢发展。

抢抓发展机遇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关系。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经济下行的挑战面前,更面临着西部大开发、国家扩大内需投资支持、国家对民族地区扶持、东部产业转移等诸多发展机遇,只要把握好区位、资源的相对优势,发挥好后发优势,就能形成城市“洼地效应”,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发挥其创新能力,创造城市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形成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的聚集。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贫穷国家(或地区)之所以落后,不是自然资源的是否丰裕,而是人力资本的匮乏。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要实现跨越发展,就要以更加积极的、有效的激励机制聚集人才,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机遇、抓住机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真正抓住机遇,关键在人,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我们正在实施的团队承包制暨重大项目责任制、重点工作责任制,将项目具体落实到人,就是要整合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充分调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完成好全年工作。

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敢于破除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围绕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推进各方面的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抓好企业改制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要做到国有资本能退则退、能少则少,要剥离出国有资本的优良资产进行优化组合,投资于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要允许和鼓励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收购国有企业或参股国有企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在企业项目贴息、税收奖励、技术改革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对民营经济给予帮助和支持。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全民创业的发展平台,又要发挥国有资产的支持和担保作用,帮助民营经济投资创业和做强做大。要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激活起来,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管理模式,推动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乌当:“四轮驱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下一篇:拓宽就业渠道 搭建创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