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男孩”是危言耸听吗

时间:2022-06-02 03:31:07

[新闻调查]:

近七成女生觉得班上男生不像男子汉

据《今日早报》报道,杭州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的两个班,做了一份“男女生印象”调查。“你觉得班上的男生像男子汉吗?”,只有24.1%的女生回答“像”,认为“不像”的女生占69%,还有6.9%的女生觉得“有点像”。在“你觉得班上的女生像女孩子吗?”这个问题中,有77.4%男生觉得“不像”,9.6%的男生觉得“有点像”,觉得女生像女孩子的男生,仅13%。“你心目中的男生应是什么样的?”女生们给出的答案有:大气、敢做敢当,像个男人;阳光、开朗、勇敢;聪明一点、幽默一点,有男子汉气概。

男孩儿越来越“宝玉”

7岁的小雨依偎妈妈怀里。妈妈不断问:宝贝,累不累?书包妈妈拿……。小雨手拿酸奶,往妈妈怀里靠了靠。李女士说,儿子很听话,就是胆子小,小虫子都能把他吓哭……

从教多年的徐老师说:班上有几个男孩胆小,没冲劲儿。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两个男生在教室里吵得不可开交。我问其中一个,为什么捉弄同学,他支支吾吾不说,最后,他终于说,‘他上个学期捉弄过我’。”现在男孩儿的气量似乎变小了。

说话低声细语、动作扭扭捏捏,这是时下很多“贾宝玉”式男生典型表现。在小学招生现场,男孩小力哭了,因为妈妈不能陪他面试。小军抹起眼泪,因为找不到爸爸妈妈了……而同龄女孩表现大多大方、勇敢。一小学女孩说,我们学校有些男生抹摩丝,说话阴阳怪气;初三女生说,班里男生随身带镜子、梳子……”面对这一切,人们不禁要问:男孩儿怎么了?男子汉哪去了?沈阳都市绿洲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睿熙给出了分析。

“宝玉”产生原因一:

社会越平等,人越中性化

以前,社会对男女要求不同,夫唱妇随,造就男性主体意识,使其面对更多责任。而现在,男女越来越平等,承担的责任一样了。在这个温情年代,男人表现威武机会少了;另一方面,在当今大环境下,人普遍中性化。如哈韩潮,男孩打扮得很精致,电视上的花样美男,妆也化得很明显。李宇春刚出道时的中性打扮,更是迷倒许多人。大众心理集体潜意识发生变化了。

“宝玉”产生原因二:

独生子女,娇生惯养

养育独生子女,家长很少强调男孩身上应有的性别意识和责任。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过于细致、呵护,使得孩子运动量严重不足,缺少阳刚气。另外,很多家长因为好玩或潜意识里想要女孩,而将男孩子当女孩儿养,让其性别认同出现错觉。

“宝玉”产生原因三:

当爸的不称职

很多家庭中,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是缺失的,他们都在妈妈的怀里长大,而学校里女老师多,长期生活在女性周围,自然把男孩本性磨平。父亲和男性教师在男孩成长过程中,可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由于身边缺少男性榜样,所以孩子找不到“男人”的感觉。

该不该拯救“宝玉”式男孩儿

【正方观点】 需要拯救

面对越来越多的“宝玉”,孙睿熙表示,一定要“拯救”。但需强调顺势而为,不能过于强硬。如哭时不能说,“别像女孩那样哭哭啼啼”,这样男孩儿会将感情憋在心里,以后会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沟通。不要给男孩子穿裙子,即使很小的时候也不可以,大些后不要让他和妈妈一起睡;让父亲更多地融入孩子的生活,以父亲的粗线条感染孩子,作为榜样,让孩子实现性别认同。

【反方观点】 没有必要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袁军不认同“拯救男孩”的观点,认为所谓“男子汉气概”并没实质意义。一个8岁男孩被女孩伶牙俐齿的言语说哭了,就没“男子汉气概”?那他拳打脚踢,令女孩哭了,不敢再“骂”他,就算有气概了?即使只有母亲教育,随着男孩长大,身心发展基本正常的都知道主动学习社会上的男性,所以不会总体女性化。而不论男孩女孩,青睐中性化,都是青少年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他们在尝试更多的身份、角色,以便最终确定自己该像怎样性别的人才好。

中国著名性学专家李银河认为,“跨性别”在国外早就是一种时尚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规范得太多,女性有很多压抑,不能按照自己的样子生活。所以就有了国外的“跨性别”潮流,他们在性别领域一直强调差异的价值,认为这样多元化一些,也更人性化,社会应该对此更加宽容。

上一篇:临近高考,她患上“早恋恐惧” 下一篇:心语茶座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