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吃错药的文人

时间:2022-06-02 03:08:24

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说翰林院编修卢雯渔患了寒疾后,服用人参竟立卒。没想到人参这样的补益药,也能给人带来杀身之祸。可见“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语,放到哪里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了。其实,稍有中医知识者都知道,如果脾胃湿热者,经常服用党参、人参、黄芪、鹿茸等补益药,会使脾胃湿热加剧。正像《如是我闻二》中纪晓岚反问的一样:“肾肝虚与阴虚,而补以参,庸有济乎?”但在古代文人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吃错药的还真不少。就拿宋代朱熹来说,晚年只是患了一个脚气病,让医士张修之给他诊治后,不但脚气病没治好,更把命给治丢了。细看清代学者陆以的《冷庐医话》,才知道张修之在治疗朱熹脚气病的时候,有点顾此失彼了。张修之屡用攻伐之剂、破积之药,只顾及病人患脚气后出现的胸膈胀满、下肢肿痛的实症,而忽视了年高之人体虚阳虚的虚候,致使朱老夫子最后腹泻不止,阴脱阳绝而丧生。

陆以在谈到坡之死时也说到,孟浪用药,误用补剂,是导致其病症不能治的根本原因。坡因感受暑湿之邪,复又饮冷而致暴泻不止,此时不宜用黄芪。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才对症。而坡外感暑湿之邪,饮冷内伤脾胃,属实证而非虚候,用黄芪就不对症,有“闭门助邪”之虞了。所以坡才出现腹胀发热、牙龈出血的变症。这个时候又给他服用人参、麦冬等补益药,不但贻误了病机,而且火上浇油,坡不死才怪哩。

如果说卢雯渔、朱熹、坡都是因为医生的失误造成他们命丧黄泉,那韩愈和元稹两个人就有点自投罗网了。这两个大文人也想学皇帝长生不老,吃起了什么丹石、秋石,结果两人不但没有长生,而且有点早逝了。据史料记载,韩愈的确死于“风疾”,就是如今说的“中风”,究其原因,正是他长期服用丹石中的硫黄所致。硫黄具有补肾壮阳、益火生元之功,故为历代养生学家所青睐,但硫黄中的有毒物质二氧化砷长期服用,贻害无穷,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与之大同小异,元稹服用的秋石主要是由人尿、秋露水、石膏组成,小有服用,可滋阴养颜、疗虚健体,但过量服用,就会适得其反,求福得祸了。

当然,本想延年益寿却误入歧途的文人并不仅仅是韩愈和元稹两个,我们从元稹的好友白居易的诗里都能看得出来。《思归》说:“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棉。或疾或暴天,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诗里不但有韩愈、元稹,还有杜牧、崔云亭等人,可谓误服丹药,不乏其人了。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2014年第22期)

上一篇: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教师 下一篇: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