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巨亏是“对赌”惹的祸

时间:2022-06-02 01:48:57

从5月10日下午5点摩根大通公布亏损20亿美元以来,其CEO杰米·戴蒙就忙于应对一系列触发事件—监管机构包括FBI介入调查,奥巴马点名批评,被股东、参加听证会……这位华尔街最成功的CEO从未料到会如此身处窘境。

巨亏源于内控机制缺失。多方面信息都反映出,巨亏事件的策源地—首席投资办公室长期内斗导致监管缺失,为今天埋下祸根。从组织设置来看,首席投资办公室下设伦敦和纽约交易团队,在2010年前由威望甚高的首席投资官艾娜-德鲁统筹管理伦敦和纽约两个团队。

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表现卓越的德鲁式成功,让整个首席投资办公室“过于自信”,监管更趋于宽松。在德鲁患病休整后进入银行高管层远离一线交易时,两个团队都希望从这种实际空缺中获得更多职权,于是事态失控。最终伦敦团队在债券市场大举建仓,因市场走势与预判相反,交易的金融衍生品损失惨重。

摩根大通对于首席投资办公室的监管缺失终酿苦果,事后据摩根大通披露的文件显示,首席投资办公室的VAR从去年年底每天平均6700万美元大幅上升至1.29亿美元,在今年一季度末更是升至1.86亿美元。

也有人将从此次巨亏事件受益,其中就包括奥巴马的阵营,奥巴马和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都在事后强调,摩根大通巨亏事件为金融监管改革提供了更有力的论据。“沃克尔规则”也再次成为热议焦点。

沃克尔规则最早由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和现任经济复苏总统顾问团主席的保罗·沃克尔提出,用于限制一些银行从事不惠及其客户的投机易。主要内容是禁止银行利用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进行自营交易。此规则原定于2012年7月21日后正式实施,但遭到包括摩根大通等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强烈反对,在不断游说和施压下,在2012年2月29日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美联储联合另外四家监管机构已表示将延缓两年执行该规则,即“沃克尔规则”并没有进入实施阶段。然而,这次的巨亏事件可能促进该规则的尽快实施。

华尔街人士担忧的是,这次巨亏可能让摩根大通彻底出局。戴蒙凭借次贷危机后的超级影响力,曾公开反对“沃克尔规则”并抨击国会政客阻碍美国经济复苏,此次事件之后,他或许也将彻底丧失在美国政界的话语权地位,或许也代表华尔街集体性话语权的丧失。

然而笔者认为,更让我们深思的是近些年来由衍生品交易带来的巨亏事件层出不穷,可能意味着这个市场存在着先天的缺陷。我们简单列举下不难发现:

1994年铜期货交易员戴维拉为CODELCO带来2.4亿美元的损失;1995年尼克·里森外汇交易引发了巴林银行的倒闭;1998年LCTM(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利用对冲基金的杠杆押注失误导致公司倒闭。再到近年的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期指买卖导致高达72亿美元的损失;2008年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巨亏147亿港元;2011年瑞银魔鬼交易员的违规操作导致23亿美金损失,再到今天的巨亏超过20亿美元的摩根大通。

全球衍生品市场在不断的扩大,目前其规模为全球股票市场规模的40倍,股票和债券市场加合规模的10倍,以及全球所有国家GDP的23倍。

另一方面,主要的市场参与者越来越为聚集,仅摩根大通的首席投资办公室就掌控了高达3600亿美元的资金规模,大的市场参与者往往掌控了高达上万亿的资金管理规模。一方面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巨额风险,一方面是市场参与者高度集中导致的风险无法充分分散,这就注定了衍生品市场成为风险的聚集地。此次摩根大通亏损的根本原因也是其巨大的风险敞口。正是摩根大通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持仓占比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充满投机欲望的其他对冲基金因此集结成为对赌的另一方,使摩根大通与市场逆势操作,并最终发生巨额亏损。

有趣的是沃伦·巴菲特把这些金融工具称作“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笔者认为,所有沉迷于数量工具的对冲投资者都应当在操作前用常识思考一下,大不能冲时,对冲即是对赌!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创业中心主任、金融学博士

上一篇:AMC券商上市起航 东兴证券抢跑IPO 下一篇:水一股上市 天津膜天膜抢滩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