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合夹脊穴快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

时间:2022-06-02 01:15:58

董氏奇穴合夹脊穴快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

摘要:目的:观察董氏奇穴合夹脊穴快针为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筛选神经性耳聋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30例,采用针刺董氏奇穴合夹脊穴;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传统穴位,1个月后进行两组总体疗效对比。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3.3%.对照组为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董氏奇穴;夹脊穴快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43-02感音神经性耳聋( Sensorlneral Deafness,简称 SD)目前认为是内耳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的损害而致听力下降造成耳聋;同时笔者还剖析到患者做为家庭、社会角色扮演者与其自身精神压力、情绪管理失控有关联。

感音神经性耳聋为临床常见的难治性顽固性疾病。笔者在2009年9月至2 012 年 8 月期间,对比观察董氏奇穴合夹脊穴快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常规取穴治疗耳聋的临床疗效。现将60例患者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次纳入病例60例全部来自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均经耳镜检测、音叉检测及纯音测听,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均为单侧耳聋。其中伴耳鸣29例,语言障碍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23―76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33年。所有患者就诊时进行病情等级分级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 (董氏奇穴合夹脊快针治疗)和对照组 (常规取穴治疗) 各3 0例。其病情等级,干预组有轻度(26-40db)16例,中度(41-70db)14例。对照组分别有轻度13例,中度17例。干预组与对照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经t检验、x2检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均参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 ( 1 9 9 6 )上海制定的诊断标准 [1]:①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的听力下降,并且是感音神经性聋,常见为中度或重度;②原因不明;③可伴有耳鸣、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④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 9 9 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久聋”、“暴聋”的诊断标准。

表1两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变量干预组(N=30)对照组(N=30)统计量P值年龄(岁)60.56±6.3363.78±6.89T=1.760.085性别男(例)1113x2=2.490.09女(例)1917病程(年)13.61±1.8715.57±3.39T=-1.120.38病势轻度(例)1613x2=0.001.00中度(例)1417 2 治疗方法

2.1 干预组:①取穴,董氏奇穴驷马中穴:取直立位,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三寸处取穴;驷马上穴:驷马中穴直上2寸;驷马下穴:驷马中穴直下2寸;一重穴: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三重穴:在二重穴直上二寸。以上穴位为主,单侧取穴。两组夹脊穴:第八胸椎旁开0.5寸(与膈俞穴水平位相应夹脊穴);第十胸椎旁开0.5寸(与胆俞穴水平位相应夹脊穴)。以上穴均双侧取穴。

②操作:患者仰卧,穴位常规消毒后,董氏奇穴之驷马中穴、驷马上穴、驷马下穴、一重穴、二重穴及三重穴均采用毫针直刺,当据患者禀赋形体和痛域值各异,针至 1 .5― 2.0寸,且尽可能贴近一侧骨膜行刺,患者针感较强易得气,可采用平补平泻之法。以上针刺后,宜留针35分钟,1 0~1 5分钟行针1次,保持针感。其中一重穴、二重穴及三重穴每一疗程均做一次刺络拔罐。方法即以上穴位局部消毒后,使用梅花针叩刺,以皮肤表面微微出血为度,用2号罐定罐5分钟。之后取罐且用无菌敷料敷贴创面4-6小时,可取。与胆俞及膈俞水平位相应夹脊穴直刺0.5寸,不留针。每天1次。

③7天为1疗程,予休息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合计3个疗程。

2.2 对照组:①针刺组取穴为听宫、听会、率谷、翳风、风池、外关,施以平补平泻法。实证者配太冲、丰隆;虚证者加补太溪、照海[2]。

②操作:听宫、听会穴需采用张口取穴法,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以耳内有酸胀感为宜。余穴直刺以局部有针感为度。每次留针35mi n, 1 0~1 5 m i n行针 1 次,保持针感,每日1次。以上穴位交替取用。

③7天为 1 疗程,予休息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合计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痊愈:测听频率 0 。2 5 ~ 5 k Hz ,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测听频率平均提高 3 0 d B HL 以上;好转:测听频率平均提高 1 5 ~3 0 d B H L;无效:测听频率平均改善不足 1 5 d B HL。

3.2 疗效比较:两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疗效比较见表2,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 痊愈显效 好转 无效总有效率% P干预组306(20%)15(50%)7(23.3%)2(6.7%)93.3% 0.001对照组302(6.7%)8(26.7%)10(33.3%)10(33.3%)66.7%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感音性神经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有学者[3]认为,情绪激动、精神压力、过度劳累及内分泌失调等均能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内耳微血管收缩,致内耳微循环障碍而听力下降造成耳聋。西医常规治疗营养神经、扩血管药物及高压氧仓治疗疗效不甚满意。传统医学认为:耳聋从虚实论治,虚者多责心脾肾,实者多责肝胆及风、湿、热、火痰、瘀。亦有虚实夹杂证。临床方药辩证施治,虚则调心益脾补肾;实则祛风化湿清火热除痰涤瘀,拟调节脏腑虚实阴阳平衡以治本疗效不显。实践证明,针灸对耳鸣、耳聋的治疗历史久远,常规腧穴配伍应用有一定疗效,但对一些病程长的病症状况收效微。笔者使用的董氏奇穴[4]是台湾董景昌先生独创的独立于十四经外而临床显效穴位,其中驷马中穴、驷马上穴、驷马下穴的解剖,肌肉: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神经: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函肺总神经及肝之分支神经)。一重穴、二重穴及三重穴的解剖,肌肉:在腓骨短肌和伸趾长肌分歧部,神经:当腓浅神经处(函心之分支神经)。两组穴同下针(即倒马针),对脑、耳及鼻部血液循环起到调节作用[5],同时调节心神,从而疏通耳部经络减轻耳聋症状或消失。据以上穴位解剖位置,针刺时尽可能贴近一侧骨膜行刺,患者针感很强易得气,有卓效。而夹脊穴相应膈俞与胆俞齐平穴同用起到宽胸利膈,调达气机之功。故临床应用董氏奇穴合夹脊穴快针治疗此症具见效快,痛苦少,简便易行的特点,值得推广。另有试验性研究表明:糖尿病在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机理上存在协同作用,予后不良。

另笔者追问患者病史发现,一些患者呈现情绪管理失控而经络能量突然丢失时空点,可嘱患者仔细回忆事件过程,梳理冲突事件中自己心理行为和言行失当之处;并罗列对方(当事人)全部优点以平复心绪。嘱其治疗过程中可自行笔录病情细节变化。此亦为针灸与心理疏导配合的初探。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014

[2] 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73

[3] 钟晨,高志欣.针灸治疗原发性神经性耳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2012.6(29)398

[4] 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107一108

[5] 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82,109

上一篇:针灸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胆舒胶囊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