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五肽与川穹嗪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02 10:59:43

胸腺五肽与川穹嗪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胸腺五肽与川穹嗪联用治疗肺心病急发的疗效。方法"将收治本院内科的肺心病患者4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胸腺五肽、川穹嗪静脉滴注,1次/d,10~14d为一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提示胸腺五肽和川穹嗪联用有明显的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缩短病程,抗凝,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结论:胸腺五肽和川穹嗪联用治疗肺心病具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胸腺五肽;川芎嗪肺源性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R5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17-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胸郭或肺动脉慢性病变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在我国为常见病、多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加,随时间延长而病情逐渐加重,重症肺心病除心脏、肺脏外,全身重要脏器如脑、消化道、肝脏、肾脏等也有不同程度损害,因此,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延缓肺心病进展,延长寿命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故本组研究观察胸腺五肽与川穹嗪联合对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探讨一种治疗肺心病既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8例病人均为2008年2月-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75.6岁,病程4年-26年,平均20年;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9.5岁,病程3年~30年,平均25年。两组病人在病程、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予抗感染、利尿及强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100ml加胸腺五肽1mg(北京双鹭)和10%葡萄糖100ml加川穹嗪100mg(苏州二叶)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观察临床症状是否改善、心率、呼吸变化及治疗前后血气、血糖、血脂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等。

1.4 疗效标准:根据《现代内科治疗学》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综合疗效判断标准。显效:①咳痰为白色泡沫黏痰,易咯出,两肺偶闻及罗音,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②心肺功能改善达Ⅱ级;③神志清晰,生活自理;④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到发病前情况。好转:①咳痰为黏液痰,不易咯出,两肺有散在干罗音,肺部炎症部分吸收;②心肺功能改善达I级;③神志清,在床上运动。无效:上述各项指标无改善或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计算机SPSS软件进行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28例中,显效10例(35.0%),有效15例(55.0%),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20例中,显效5例(25.0%),有效10例(50.0%),无效5例(25%),总有效率75.0%。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支气管粘膜炎变、增厚、粘液腺增生、分泌亢进,出现平滑肌肥厚,使管腔狭窄而不规则,肺泡组织结构破坏,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形成低氧及高碳酸血症[2]。低氧可以致肺小动脉痉挛性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患者的慢性缺氧,刺激红细胞生成增多,红细胞容积增高,可以导致全血粘度增强,纤维蛋白原生成增加,红细胞表面电荷密度增加,导致血流阻力增加,流动缓慢,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肺组织中富含血液凝固因子、凝血酶、多种蛋白溶解酶,参与人体的凝血过程。肺心病加重期由于长期缺氧白细胞、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IL-1、IL-8、IL-6、TNF-α等参与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胶原纤维暴露,刺激血小板粘附、聚集[3]。并且缺氧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增强,这不仅导致了肺小动脉微血栓形成,还通过释放组胺、血栓素A2等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4]。川穹嗪为中药川穹的有效成分之一,属酰胺类生物碱,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有显著的强心作用,可以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动脉阻力,川穹嗪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5]。使已经聚集的血小板解聚,改善微循环,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缓解高凝状态,使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加。我们的结论也证实川穹嗪能使肺心病患者血液粘度明显降低,降低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压积下降,从而改善了血液高凝状态,改善了肺部血液循环,降低了肺动脉压,右心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对提高肺心病人的疗效起到了促进作用。胸腺五肽为细胞免疫调节剂中的免疫增强剂,可使由骨髓产生的干细胞转变成T细胞脚,促使T前体淋巴细胞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成熟的T淋巴细胞主要有两大亚群,激活的T淋巴细胞亚群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完成亚群问的免疫协调,调控机体的免疫平衡。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表明:胸腺肽在免疫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途径有两个:(1)直接介入到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包括[6]连续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发育的各个阶段、放大并增强成熟T淋巴细胞对抗原或其他刺激物的反应,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7]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IL-2,并促进淋巴细胞表达IL-2高亲和的受体(IL-2R),IL-2与IL-2R结合,诱导T细胞免疫反应;增强NKC的能力;(2)通过形形的神经内分泌通路改变激素水平,其作用表现为调节下丘恼-垂体-肾上腺(HPA)轴,从而间接作用于宿主防御机制。以上两种药物价格低廉,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贵延,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115-119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17-1511

[3] 王虹,张金风.慢性肺心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临床观测[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1999,19:287

[4] 高元明.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404

[5] 张爱知.实用药物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2. 206

[6] 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6-284

[7] 杨树泉.氧驱动雾化吸人治疗婴幼儿哮喘I床观察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2):112

上一篇:坐站训练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 下一篇:人工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35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