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设备与APP,可以让我们更健康?

时间:2022-06-02 10:54:45

穿戴设备与APP,可以让我们更健康?

手机上的健康监测APP

继三星将S Health健康管理服务集成到所有Galaxy系列旗舰机型中之后,苹果和微软也开始有了新动作。前者将在iOS 8中内置Healthbook和Watch Utility两款APP监测健康状态,微软则在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上架了Bing Health帮助用户制定健康计划。三大巨头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们:移动互联网的健康革命已经开始。

笔者认为,其实健康监测类APP是一个非常讨巧的玩意儿。究其原因,无非以下两点。第一,其把握了手机对用户的强力黏性,采用“寄生虫”的方式傍上大树。第二,满足了用户内心深处的“长命百岁”的人性需求,所以打出了“健康”的大旗。尽管其寄托于一个在外界看来并不健康的手机载体上。

以这样的方式问世后,APP又抓住传统健康监测设备的“软肋”―繁冗与束缚。有人认为,这总比常去医院好吧?也总比戴个血压仪、整个血糖仪什么的来得轻松吧?

穿戴式健康设备的优势

穿戴设备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类各种感官的延伸,将人感知到的一切数字化。同样的,与纯APP架构的健康监控APP相比,穿戴式健康设备具有解放双手、随时开启、环境感知、在线联系与方便提醒等特征,能够对体外数据及体征数据进行采集并使其数值量化。

例如使用热量与动作感知臂带来监控热量消耗用于血糖辅助计算和新陈代谢能力推算、夹在腰带上的活跃度跟踪装置来记录运动状况、脉搏波传感器推算血压和脉率等数据、生物电传感器用于心电或脑电数据采集……。由于这些穿戴式设备均具备精密特征传感器,比智能手机中配置因此获取数据的精准程度是APP所无法比拟的。

如果说健康监测APP讲究的是嵌入,那么连接则成为穿戴式健康设备的标配。在手机的另一端,连接了形态万千的硬件入口,比如手环、秤、牙刷……。而这些可穿戴对应的监测位置分别是人体的各个部位,十分具有针对性。

移动健康的服务之“本”

综上所述,有很多人认为健康监测类APP与穿戴式健康设备可以让我们更健康。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健康之本,不在手机里,而是在人们的工作中、饮食中、睡眠中。APP也好,穿戴设备也罢,虽然可承载让人健康的信息,但却无法直接让人健康。

此外,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健康监测APP并不受到政府机构监管,质量和数据真实性都无法保证。而穿戴式健康设备,采集数据仅仅是第一步,后面还需要激活这些数据。具体到健康领域,用户需要的不只是对数据的简单记录和换算,而是要根据这些数据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或者改善睡眠。好消息是,现在已经有些穿戴式健康设备利用社交的方式激励用户更多地参与锻炼。厂商渐渐明白,只有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硬件+APP”生态系统的时候,移动互联的健康模式才算是真正成立。

移动健康,还是健康移动?无论健康监测APP还是穿戴式设备,最初的目的都是希望“解决健康问题,利用移动平台”。但现阶段它们实际上却将移动远远凌驾于健康之上,变成“为了移动形式,改变健康服务”,为了移动而形式化健康服务,一味让用户去适应移动形式。

上一篇:如何让小伙伴们惊呆了? 下一篇:电台APP的新玩法 荔枝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