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中物理习题设计

时间:2022-06-02 09:05:10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中物理习题设计

摘要:本文从设计习题出发,通过解题教学和习题训练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课堂中所应用的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等多角度教学方法,在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变通性.

关键词:创新思维;物理;习题设计

一、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即指利用教学中的可选题目进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演变,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表现为思维广阔和思路全面.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生,这种多角度开拓学生思路的教学方法,使得物理解题变得更为灵活和有趣.譬如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规格为220 V,60 W的灯泡通过灯丝的电流以及此时灯丝的电阻分别为多大.此题可演变为多种形式的例题.若将这个规格为220 V,60 W的灯泡连接到电压为220 V的电路中,请问此灯泡所耗的功率是多少,或改问是否可将这个灯泡接在380 V的电源上以及成立和不成立的原因,或改为若接在220 V的电源上,根据日工作量4小时来计算30天所耗电能是多少,共为多少度.最后一问改为若将规格为220 V ,60 W的灯泡与220 V,100 W的灯泡串联在一条电路中,且这条电路的电源电压为220 V,则问哪盏灯会更亮及其原因.综上所述,这就是一题多问的教学方法,以一题的演变来引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的发散思维和思维的广阔性.

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即指表现为深刻理解事物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规律,在研究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总结而出的抽象理解与逻辑深度.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对题目的演变和拓展,其实是对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水平和思维水平都要取决于是否在习题训练中发挥到位.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对问题本质属性富有深刻理解的思维性,则不会完成一题多变的解题任务,所以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对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以及熟练运用知识的一个根本前提.譬如在容器中的水面上浮有一块冰,请问冰融化后水面所显示的刻度会如何变化,此题可变为盛有等量水的容器中水面上浮有一块冰,冰上有铁片或者冰里有气泡,然后追问冰融化后水面所显示刻度的变化. 亦可变为在等量水的容器中加定量的盐,然后求冰融化后盐水所显示刻度的变化.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即指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速度和思维灵活.这种在已知条件和特殊关系的背景下,最快速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就是思维活动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一个是反应速度,一个是灵活程度,变通性也是学生智力反应快慢的标志.有些物理教师也会利用例题的演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而不是呆板地去看待问题.譬如已知一个铁球的质量是25 kg,在测量其体积为5×10 m3的情况下得出铁球的质地是否空心,若是空心求它空心部分的体积.有几种方法计算,如体积比较法、质量比较法、密度比较法来作判断.物理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学会三种方法,用每一种去计算并且找出最为简单和快捷的一个方法来判断铁球的质地.由此可见,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熟记的基础上提高其运用能力,使得学生不仅把握物理概念和定律,而且对公式的运用方式也产生很深的理解和渗透,从而达到独立解题思路的确立.

四、巧妙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即指思维的创新方式.这种理念广泛存在于解题之中,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掌握知识点的解题能力,摒除过去传统教学方法中所流传的死记硬背和循规蹈矩等学习方法,建立多变通和敢创新的学习方式,予以融会贯通的知识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到更为合理和巧妙的方法去思考和探索,只有物理教师与时俱进才能在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譬如,将R―130,R―65,R―13的三个定值电阻并联到电路中,求其总电阻这道题.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仍然会从并联电阻的公式出发,套用公式然后求得答案.殊不知这样的解题思路非常死板而且费力.物理教师在此刻应该指点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提示认真审题后,说明题目中三个电阻的数值是倍数关系,所以第一个电阻是第二个电阻的2倍,更是第三个电阻的10倍,它们之间存在电阻并联的倍数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可以看成是13个R并联.

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即指当思路受到阻碍的时候懂得以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从新的立场和方面来发现问题,以至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物理教学中多在于解题思路和思维模式的确立,所以对逆向思维的分析和讲解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从而规避由于传统思维定势所形成的思维僵硬和死搬硬套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侯新杰,郭华.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物理教学,2011(7).

[2] 宋建华.关于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2009(39).

[3] 陆长林.初中物理课堂问题的有效设置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40).

[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223600)]

上一篇:情境创设,给化学课堂增添色彩 下一篇:蒋孝严:不让分离主义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