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02 08:41:42

前郭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摘 要]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推进现代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前郭县 发展 现代畜牧业 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78-01

近年来,前郭县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畜牧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由传统的小规模分散饲养向集约化规模饲养转变,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积极探索转变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畜牧业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

1 前郭县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前郭县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养殖业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部分养殖户缺乏市场意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一般是看什么挣钱就快速跟进养什么。缺乏技术能力和科学判断,往往会出现亏损,且短期内就弃养现象。

1.2 动物疫病问题。部分养殖场(户)养殖方式相对粗放,养殖条件较差,动物防疫条件不规范,科学免疫意识淡薄,养殖档案填写不规范、不健全,往往造成免疫密度不高,免疫效果不理想。

1.3 养殖污染问题。养殖污染是发展畜牧业中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不仅会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危害和影响。目前养殖污染主要集中在一些养猪、养鸡密集地区,对农民居住环境形成污染。

1.4 养殖技术落后。一是养殖户文化素质差参不齐,饲养、防疫等技术较差,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二是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自繁自养程度低,种畜和仔禽的大量调入,增加了养殖成本,也给动物疫病防控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农民缺少资金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防控体系、诊断体系、服务体系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全面到位。

1.5 精深加工企业少,缺乏品牌效应。在畜牧业生产上,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加工型企业及畜产品的基地生产规模较小,基本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少,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低,规模效益差。

2 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2.1 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积极引导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前郭畜牧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充分认识畜牧业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重要地位,开展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深入剖析全县畜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制定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同时,应将规模养殖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畜牧业用地享受农业用地同等政策。

2.2 转变发展方式,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一是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因地制宜,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群和示范基地,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畜牧业生产网络。对畜禽养殖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养殖专业乡镇正确引导,优先发展。二是积极调整畜群畜种结构。在不断夯实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核心地位的基础上,选择有比较优势的和市场潜力的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肉羊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肉牛业和肉羊业。依托德大公司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肉鸡养殖,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畜种结构。县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依托查干花种畜场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名牌效应,采用胚胎移植、性控冻精技术,实施西门塔尔牛种群扩繁,用3―5年时间,将我县西门塔尔牛产业做大做强。三是狠抓布局区域化。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划,加快产业带、专业村、专业户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发展格局。西部少数民族乡镇(场)重点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城乡结合部及中部水田区乡镇围绕“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肉鸡、蛋鸡和特种养殖业;南、北部农区乡镇重点发展生猪、肉羊产业。鼓励并扶持一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3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名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以质量和信誉抢占市场。鼓励企业采取“龙头联基地带农户”的模式,推动龙头企业和养殖基地对接,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实现养殖业真正的增产增收。依托华西希望松原德康集团、前郭县联源蛋业,引导养殖户发展养猪业和蛋鸡业。

2.4 坚持科学养畜、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加大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配套建设蓄积池、中转池等,着力实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综合示范,推进畜牧业节能减排。加强基地和产品认证监管,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

2.5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政府应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财政引导投资,重点用于良种良法推广、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和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监测机构建设等。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通过创新和完善市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相互衔接、配套运行的工作机制,建成涉及畜禽品种全面、资金充足的畜牧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加快落实“吉农牧贷”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发展和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贷款扶持力度。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禽保险,加快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2.6 完善防疫和技术培训机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深化兽医体制改革,健全市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种草养畜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做好牲畜二维码标佩戴和畜禽养殖建档工作,实现饲养、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程有效监督,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建立健全市、乡两级畜牧业信息网络,做好信息收集、分析和工作。

上一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