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合作―探究―发现”的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2 07:07:57

探讨“合作―探究―发现”的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遵照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同时引发学生质疑、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相互合作,大胆的讨论和探究,鼓励学生去发现新知识和自己的疑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新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期尽量达到改变以往课程实施中“灌输”和被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发现”的课堂模式已经适合学生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能充分用于课堂学习之中。例如,我们学完了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金属于非金属的分类讨论后,本学期学习部分有机化学时也自觉地采用归类法,分类讨论。在学习乙烯时,有的学生提出“怎样制备乙烯?”然后查阅资料,发现还有副产物SO2产生,一下子将知识层次挖掘的很深的同时,还联想到有关SO2 的相关知识。学完原电池后,完成有关习题时,正极发生反应对溶液PH值的影响等,继而讨论合作发现出用不同电解质,正极产物不同的结论。通过 “合作-探究-发现”模式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索取知识的能力的自信心,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的去发现,而且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许多学生心目中老是不是权威者,而是他们的主导者和 “学长”,把学生推到前台,自己退到后台,让学生自己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放、自主、安全的课堂,让学生的主动发展成为现实,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活动人次多,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知识的达标率高。对学生而言,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模式。

一、自学辅导与“讲授注入”相结合的模式

当然,虽然通过各种手段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将书本上有的知识,看会了看懂了,学生“动”起来了,甚至让知识“活”起来了,在充满创意和激情的学习中,迸发出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科学智慧的火花。在摆正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又是提供一些必要的辅导,该模式适合于教材要求不高,知识点不多的教学章节中,例如:必修1《硫与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教学中,N2、NO、NO2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在教材中很快会找到答案的。但是,有些章节的内容的学习中还需要讲授的。为此,对待传统的讲授模式,不是完全的抛弃,而是适当用于有些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之中。有时学生已经做到了主动参与、了与探究、勤于动手。但“讲授注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新的课程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中“讲授”过时或不符合、不适应时代的潮流了,新课程也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模式,而是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在遵循新课标要求和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相关科学的基本要求后,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抓住关键问题、重点问题,一针见血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例如;浓硫酸的“三性”学生一学就会,在许多有机化学反应中常作催化剂和脱水剂,但是在学习化学必修2 “生活中的两种有机物-乙醇和乙酸”一节时,其中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作吸水剂。还有《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钠的化学性质教材只提供了钠与氧气、水的反应,而对于钠与酸、特别是与盐溶液的反应等知识点只字没提这很难学生自己构建钠知识的系统性。对于这些章节知识教学中,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有必要加入一些“讲授-注入”模式。为此,在某种程度上讲,特别是使用新课改教材后,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构建知识结构、清理知识脉络、弄清重难点中更加需要“讲授-注入”的课堂模式。

为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法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最重要的方面。学生知识的获得、优良品质的形成,创新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课堂模式要符合一定的学生、教材、环境氛围中的接受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它不一定一成不变,是一定的教学时空中积极的产物,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学生思维和创造力在不被约束甚至被限制的扭曲的情况下,教学课堂上往往是多种模式交替杂糅和交叉使用。也可以说,在新教材、信息和新形势下仍遵循“教无定法”无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实际的教学中师生改变以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等因时、因地制宜地为教学优质的服务让教师的“教与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服务。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之我见 下一篇:初中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