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06-02 03:41:07

谈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的事业单位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就是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主要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一定要废弃旧的管理制度,把管理制度的建设放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之上。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的公益性和服务性,这是因为它本身有一种不同于其他企业单位的特殊性。本文围绕着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展开讨论;阐述了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要加强事业单位的综合素质的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建设;最后还阐述了我国服务型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是怎样建立的。通过建立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并且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为社会大众服务,充分树立事业单位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进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全面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业单位是具有较高的服务性和公益性的特殊单位,它并不是像企业单位一样以获取利益为主要的经营手段,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某些特有的价值支撑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体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好与坏,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决定的。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综合素质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精神建设,成为了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

一、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的涵义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相关组织部门,运用国有资金创办的以公益性和服务性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组织,该组织是以文化和教育、卫生和科技等活动为主要的工作内容。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中可以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其又被称为劳动资源。人力资源是事业单位得以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中对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薪酬的管理等体系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一切国家或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中,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行为。在当今的社会,人才间的竞争就是事业单位间竞争的根本,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一定要有优秀的人才做先锋,所以只有不断强化事业单位的相关用人制度,对人力进行资源的整合,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活力与创新力,在事业单位间的竞争中立于长久不败之地。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制度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制度体系一直都在进行改革,在这当中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众多的体系,造成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制度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发展,所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实行人员分流的改革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改革的重中之重,但是因为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得这种改革机制无法有效地实行。

此外,事业单位在人员派遣等问题上要依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有效地克服其中的困难。所以,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制才能够有效地解决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上的问题。

(三)人力资源的考核制度不完善

要想更好地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就一定要定期对人力资源进行工作考核。因为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考核,不仅能够考察人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度,还能够加强人员自身的工作建设,使其能够更好地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素质建设

第一,要有平等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就是要在工作中建立和人民群众的相平等的地位。因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全体人民,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我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注意平等并树立平等的意识。

第二,要有创新的意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面临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勇于打破常规,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创造新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对一切有可能面临到的难题都要进行创造性的解决。

第三,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要对政治有所觉悟,这就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两个基本点和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由于当今的社会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很多表面现象的背后可能暗藏着对我国社会主义不利的因素,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

第四,要有正确的竞争意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想真正的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就一定要有正确的竞争意识,通过正确的竞争意识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且要把这种竞争意识带到服务中去,这样才能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

第五,要有公开的意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把具体的工作内容公开化、透明化,使人民都可以参与到政府的事务当中,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听取人民的意见,有利于改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

第六,要有法律意识。我们国家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时也同样要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有法律意识不但要求我们遵守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求我们在法律的权限范围之内秉公守法地办事及服务人民。

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精神建设

第一,要坚持以人民为根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需求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根本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工作中的一切重点都要在满足人民的基本权利中进行。

第二,要坚持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想按照一定的原则办事,就一定要坚持依法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这样才可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得以充分实现,进而加强事业单位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度。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不仅要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有服务于人民的责任心,还要在服务人民的同时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

第三,要坚持平等和高效。事业单位具有服务性和公益性,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是以为人民服务为主要任务的一项工作,在工作中要坚持平等和高效,这两者要同时兼顾,不能分开进行。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以人民为主导,服务人民,人民对其服务是否满意就是衡量工作人员服务效率高与低的标准。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在追求较高的服务效率的同时注意人人平等的原则,所以建立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五、建立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措施

第一,要以科学为指导,进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聘。事业单位要对其工作人员的招聘实行科学的、有计划的招聘模式,还要对招聘对象进行价值评估,从而判断其是否具有服务型的价值观。

第二,要以人民的满意程度为指导,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评估。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就是为人民服务,提供给人民最优质的服务,并且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这样才能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

第三,要以提升服务的意识为指导,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为人民服务时,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尽职守。在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时,一定要着重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工作人员对于道德的责任感,并且积极地对工作人员进行道德教育,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而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在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提升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技能,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第四,要以公平的薪酬制度为基础,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在事业单位建立一个公平的薪酬制度,这样才会使工作人员都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六、总结

建立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有着其深刻的意义,它不但要适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同时还要适应服务型的价值理念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服务型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能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并且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社会大众服务,树立事业单位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进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福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之组织公正性问题思考[J].理论探讨,2006(02).

[2]郑丽艳,张景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3]赵立丛.如何优化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J].大众商务,2009(12).

[4]连益财.试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01).

[5]瞿凤仙.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23).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人事考试中心)

上一篇:山东地壳运动GPS观测网络扩建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下一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嘉兴市主导产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