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老人那期盼的眼神

时间:2022-06-02 01:00:11

回应老人那期盼的眼神

“真的很想孩子们!因为快要过年,想得更心切了。”

――经常听到两鬓斑白的老人这样感叹,离年关越近,他们的心绪越不宁,越忐忑,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默默地等待,无论心里有多么急切,他们拿起电话的手也往往会再次放下。不是矫情、是不忍惊扰;不是烦躁,是害怕失望……这就是扶门相望等待孩子回家的爸爸和妈妈们。这是一年中他们最大的盼头,这期盼也许从孩子离家那一天开始便生成,随着春节的临近,渐渐地凝结成了殷殷的渴望。

回想那些过往,老人们眼中荡漾更多的是欢笑:每年的这一天,即便再不拘礼节的人也要像模像样地穿戴整齐,满脸堆笑,叫开每一户的家门,然后一揖到地,口里连称“恭贺新禧”、“恭喜发财”;各家各户的孩童们,追逐嬉戏,燃放鞭炮;大人则推杯换盏,海阔天空。那真是“户户但听妇孺笑,家家扶得醉人归”。这就是老人们记忆中亘古不变的“中国年”――“团圆年”。

但是,如今的老人们困惑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中国人视为第一节日的春节越过越寡淡,越过越无趣。城市人大多草草应付,农村人也慢慢古风淡然――那些往事已成陈年。

好在,不变的还有期盼,期盼团圆,期盼子孙绕膝前,期盼家里的一张张笑脸。这看似平常的期盼、父母们已苦熬了一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心里也知道,惊喜开始离他们越来越远。但老人们不会放弃,家里的年夜饭已置办齐全,满屋更是一尘不染,两颗温热的心早已化成春风漫卷。

远方的孩子们,打拼、挣扎一载,或踌躇满志,或平淡无果,或伤痕累累,或绝望无助,无论是什么,此时也该让身心泊岸,不仅为来年的以利再战,更是为回应那急切的期盼。社会总是在倡导感恩,倡导回报。其实,最该得到回报的是年迈的老爹和老娘,虽然他们也许从不知道还可以得到补偿,从不知道回报也有重量。

通讯越来越便利,可问候的语音越来越稀少;交通越来越发达,可归途上的身影越来越稀疏;网络语言越来越丰富,可跟父母越来越寡语少言……这是美好时代的瑕疵,但不能成为忘却感恩的理所应当。冷漠不是个性,繁忙不是借口,囊中羞涩更不是遮掩,面对那风中的白发,能想到的词只有:回家!

年迈的爸爸、妈妈想你了,那个留下你稚嫩身影的“家”想你了。

回家,马上回家。不用行囊满满,不必光鲜灿灿,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一个人、一家子,一颗心,一份情,给老人一个拥抱,给爸妈一个傻傻的憨笑,还冬季一个暖阳。

上一篇:你潜意识里最怕失去什么 下一篇:金灿灿的“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