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利胆汤佐治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效果

时间:2022-06-01 10:24:54

疏肝利胆汤佐治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效果

[摘要] 目的 评价疏肝利胆汤辅助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8例,采用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疏肝利胆汤口服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7 d后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血脂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疏肝利胆汤;胆囊炎;胆石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085-03

胆囊炎胆石症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成年人患病率约为8%,而老年人可达40%,且多发于40岁以上肥胖人群[1]。胆囊炎胆石症通常以剑突下阵痛,伴黄疸、发热及胃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主张以消炎、解痉、利胆、止痛及手术为主,本研究采用疏肝利胆汤配合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57~78岁,平均67.8岁,病程3个月~15年;对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58~78岁,平均68.2岁,病程4个月~1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急诊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采取疏肝利胆汤口服,同时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连续治疗7 d后行手术治疗;疏肝利胆汤方剂组成:金钱草30 g、延胡索10 g、柴胡15 g、枳壳10 g、川芎5 g、广郁金20 g、赤白芍各10 g、生地10 g、大枣5枚、生姜3片,温水浸泡1 h后水煎2次温服;临证加减:脾弱气虚者加用党参、白术;热盛、大便不利加用莱菔子、大黄;发热加用栀子、大黄;黄疸加用茵陈;结石加用海金沙。7 d为1个疗程,治疗同时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营养剂对症支持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90%,B超检查胆囊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消失,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70%,B超检查胆囊状况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B超检查胆囊状况相对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治疗后症状积分减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比较(分,x±s)

与治疗前比较,*P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TG及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比较(mmol/L,x±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3 讨论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与结石阻塞胆管、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囊压力升高,刺激胆囊黏膜,使胆囊出现水肿、渗出等炎症反应有关[3]。中医学认为胆囊炎胆石症属于“肝胃气痛”“胁痛”等范畴,饮食不节、喜食油腻等因素均可引起肝胆气滞、肝胃不和,进而引发疾病[4]。治疗上多主张理气疏肝、清热祛瘀、排石利胆,由于其多发于老年人,全身条件较差,合并其他疾病,急诊手术死亡率极高,因此手术时机及适应证的选择尤为重要[5]。目前临床上关于胆囊炎胆石症多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兼取两者优点,使疾病急性期迅速缓解,为手术创造条件。本研究采用疏肝利胆汤联合西医治疗,效果显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疏肝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86-287.

[2] 周邦书,尹永明,柳彩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胆囊炎胆石症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3):400.

[3] 李献敏.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2):376-377.

[4] 王良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32例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4):4700-4701.

[5] 吕宝伟.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6] 李跃汉,刘天飙,曹文媚,等.疏肝利胆法结合西医疗法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毒物经胆道排泄的量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7):397-401.

[7] 王伟明,于文洲,罗慧.慢性胆囊炎从脾论治[J].吉林中医药,2007,27(3):12-13.

[8] 朱磊,王历雷,王朝东.自拟疏肝利胆丸配合点穴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导引,1999,15(5):9-10.

[9] 田荣祥.自拟利胆溶石汤配合西药治疗胆石症62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6):257-258.

[10] 翟兴红,张声生,李乾构.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9):1038-1040.

[11] 史增友.利胆排石汤治疗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石症6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9,18(1):49.

(收稿日期:2014-05-05 本文编辑:李亚聪)

上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针灸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