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发展

时间:2022-06-01 10:21:53

试析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然后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影响,继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建筑设计植根于传统文化

建筑设计须在一定文化语境中展开,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体现某一时期文化风貌,反映不同价值观和审美观。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就充分结合苏州传统古建风格,从当地地域特色出发,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提炼苏州传统文化,充分运用当地传统建筑基本色调,让博物馆主体造型看起来更新颖巧妙。博物馆材质就地取材,这也如此,苏州博物馆新馆已密切地融入到当地环境中。苏州博物馆新馆融入了老子《道德经》空间理念,解决了建筑与自然间的融合,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做到“苏而新,中而新”。

2、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创新源泉

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创新源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既秉承了中国建筑文化“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理思想。总设计师何镜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观是核心。“中国建筑中的斗拱是为了防雨,如果没有一个力的话,它就挑不起来,所以此构建也是一承力构建,成为我们传统建筑的一个亮点,成为我国传统建筑历史功能与美学功结合的良好构建。世博会中国馆立足于设计实践,继承创新传统文化。斗拱、中国红等元素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精神;环保、节能等新技术则是顺应时代潮流,表现当今时代特色和科技成果。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传统布局方式

我国传统民居布局受“风水”学影响,具有古代哲学、地质、美学、地理生态、景观等丰富内涵,包含人怎样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辨证论述。中国历代都城、皇宫为南向,不仅有气候、日照和环境因素,还涉及风水、文化等原因。

中国传统“四合院”就是传统文化对建筑居住形态的贡献。“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合在一起,形成一口字形。北京四合院民居均是三间正房,黑漆大门,布局呈围合状,讲究藏风聚气,封闭室内主仆分明、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既可分割,又方便联系,营造出良好的内部环境,减少不良外在气候影响。夏天可有效遮荫纳凉,冬天可采光保暖,抵御风沙。

2、传统人文思想

2.2.1儒家思想

自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正统,影响并主导中国文化发展。在创立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理论学说。

中国人喜爱自然,自然魅力让人们喜欢与之接触、沟通、交流。在儒学思想影响下,“仁、义、礼、智、信”等观念深入中国人思维、生活及习俗中。传统四合院和故宫居住秩序既受儒家礼制影响,严格区别内外、尊卑,隔绝外界,自有天地。建筑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设计受儒学理念影响,整个建筑位于岩崖中,室内壁炉用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内外交融,浑然一体。宛若天成瀑布穿别墅,悬崖峭壁与满山林荫完美统一,呈现天人和一的境界。

2.2.2道家思想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代表人物是老子。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本原,亦是万物存在依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建筑设计影响很大,我国国家大剧院设计既体现了这一次思想。项目刚开始颇受争议,人们将其形容为使用现代金属和玻璃预制件建造的蛋壳,扎根在故宫和天安门广场旁,与周边传统建筑极不协调。国家大剧院设计师保罗·安德鲁顶住巨大压力,在设计中充分展现了协调性设计。“建筑设计是个客观、理性的过程,无为而治就是消除自我的过程。”道家自然观对建筑设计影响很大,“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更加“有为”,此“有为”是尊重自然规律,让建筑形式和功能按自身发展,不加干涉,设计浪漫飘逸、逍遥虚静的建筑作品。 2.2.3佛教禅宗思想

佛教禅宗思想不仅是哲学思想,更是种自在随性的生活。现代设计语境下,禅体是种质朴而放达的生活姿态。建筑设计中,禅体现为清、静、朴、拙的自然。禅学认为:内心体验是实现这一境界的关键,宇宙万物由心而生。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思想影响中国古建筑和古园林走向自然,归隐山林。早期文人宅园多建于山川田野中,以自然园林景观为主,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惬意生活的要求。但其虽好却远离市朝,后来就在城郊山水甚至城中修园林成为“隐士”,苏州拙政园的建造设计就是如此。明正德初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辞官回乡,精心营造园林并名为“拙政园”,意拙者为政,嘲讽朝政。园林规划采用对景、借景、分景、隔景等手法组织空间,用花墙、回廊分隔大园成小景区,曲水蜿蜒,层次感丰富。用空间、时间、景色变化来制造情意。拙政园摒弃了传统装饰,设计题材指向自然,使用自然材料,采用蜿蜒曲折形态,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装饰构思也源于自然。通过设计所营造出来的浓郁氛围,让人从有型物质世界直悟到无限生命境界,强化了传统园林建筑的内涵。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的建筑设计该怎样在全球化的今天,既避免僵化,又体现民族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要求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科技的同时,深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自发地传承。传统建筑中柱廊、斗拱造型,门窗、花格装饰,古代风俗、建筑布局,风水、阴阳学说,传统人文“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人哲理观念。

1929创建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传统建筑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对当时国内古建筑作了大量勘探,理清了我国古建筑发展脉络。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要想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一方面要增加传统建筑科研投入,另一方面要做好传统建筑文化教育,讲授城市规划学、传统建筑哲学、建筑风水学、古代建筑装饰与民俗文化、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等,培养懂现代建筑又懂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师,让我国的建筑全面发展。

继承传统文化时,要侧重于理解其内在精神。中国建筑须在继承中创新,适应现代化发展。有选择地保留传统文化中有价值部分,把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创造性的结合起来,既非“传统”现代翻版,也非“历史”割裂移植,而是现代化文化视角重新审视传统,不简单套用传统符号、装饰元素。西方人重形体、重模仿,中国人重内心、重物感,意在空间“境界”或“意境”。如传统园林禅宗思想,通过借景、对景,用回廊将大园分隔成若干小景区,光影变幻、曲水蜿蜒,追求园林建筑弦外之音。

建筑设计在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保护,继续推进文物保护工作。保护文物古迹,延续古城风貌。保护并修复文化、艺术价值高的古建,采取再现的方式延续有一定特色的古建。宣传执行好国家对于文物古迹保护的法律规定,延续华夏传统,造福子孙后代。

四、结论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学习吸取先进科技,创造优秀文化的同时,我们更要担负起传承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建筑与传统文化间建立纽带的作用,让我们的建筑设计学发展更好。

参考文献:

[1] 席田鹿.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教对中国建筑、园林及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美苑.2007(04).

[2] 涂元生,谢欧.中国传统民居的价值传承与创新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22).

[3] 胡冬香;中国古建筑木构体系一脉相承之意识形态原因浅析[J].华中建筑.2005(06).

[4] 平.罗哲文.留住历史的记忆[J].北京规划建设2004(05).

上一篇:探析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试探钻孔灌注桩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