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小知识

时间:2022-06-01 10:11:21

月食小知识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

月球上并不会出现月环食。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月食不同时刻阴影的变化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 月食不到。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1)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月球表面光度略为减少,但肉眼较难觉察。

2)初亏(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3)食既(仅月全食):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4)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此时前后月球表面呈红铜色或暗红色。原因: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使光线向内侧偏折,但每种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色散),红光偏折程度最大,最接近地球阴影,映在月球上;此外,由于大气层的灰尘及云的含量与位置不同,光线偏折程度会有不同,因此月全食时的月球是暗红、红铜、或橙色的。同样的道理,由于大气层的折射,朝阳与夕阳不是白色的,而根据高度因为大气折射程度不同,呈现橙色或红色。

5)生光(仅月全食):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

结束。

6)复圆(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逐渐离开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7)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月偏食没有食既、生光过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阴影的时刻。

月全食月球的不同状态

月食程度的大小用食分来表示。食分等于食甚时,月球视直径在食甚时进入本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食甚时如月球恰和本影内切,食分等于1。食甚时如月球更深入本影,食分用大于1的数字表示。月全食的食分大于或等于1。偏食的食分都小于1。半影月食的食分用月球直径进入半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来表示。半影月食的食分大于0.7时,肉眼才可以觉察到。(来源: 中关村在线)

月食为何总发生在满月之际

月食总发生在满月之际,这是为什么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解释,发生月食的条件是月球必须位于地球的背日方向(地影所在的方向),即位于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在一个朔望月内,只有逢“望”的日期,月球才有可能位于地影所在的方向。因此,月食总是发生在满月的时候。

王思潮说,当然,大多数望日都不发生月食。这是因为“望”只表明日月的黄经相差180度;而要发生月食的天象,还须要它们的黄纬相等(或相近)。

天文专家表示,观察拍摄月食,进行月食时的光谱分析,可以对地球不同高度的大气组成状况、透明性以及对光的折射性能进行研究。同时,不同食分的月食发生时,通过测量,可以了解月面的热辐射分布,判定月面的吸热率和月面温度状况。

王思潮表示,人类对月食的观测历史已有4 000多年。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已经能够解释月食发生的原理。每次月食的观测都是一次科普的好机会。作为今人,公众应该利用观测的机会,掌握更多有关月食的知识。(来源: 新华网)

上一篇:流星与陨石 下一篇:我国第一台天文子午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