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黄白河渠系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22-06-01 08:45:16

曹县黄白河渠系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2008年度曹县黄白河渠系改造项目区位于县城东部,青固集北部,苏集南部,黄白河两侧。黄白河贯穿项目区的东西,项目区共包括苏集的4个行政村,青固集的10个行政村,共14个行政村,建设规模2.0万亩,主要农作物为粮食和芦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斗农沟开挖,2、配套桥涵,3、测水量水设施。项目实施完成后,该区域将能达到沟渠路、桥涵闸相配套的优质、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21.6%,效益费用比1.59,经济净现值418.23万元,投资回收期3.6年。并对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黄白河渠 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2008年曹县黄白河渠系改造项目区,位于曹县城东35公里,青固集镇、苏集镇交界处黄白河两侧,交通便利,耕地开阔,比较适宜于本项目的实施。

闫潭引黄送水干线贯穿曹县东西,引黄优势明显,水利设施有一定的基础,闫潭引黄送水干线设有多处引水建筑物,排灌渠道纵横交错。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多条干支沟渠,排灌便利。

二、投资必要性分析

由于多年平均蒸发量较高,年际降雨不均,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旱灾多于涝灾的气候特点。2004年,项目区遭受严重旱灾,成灾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5%,粮食单产减产53%,芦笋减产24%,给当地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区内虽具备良好的引水条件,但缺乏与之配套的渠系及建筑物,致使大量的黄河水无法得到利用。

本项目工程是以抗旱灌溉为目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棉产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为改善本区农作物灌溉条件,提高当地经济水平,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方案

本项目的实施地点为曹县的青固集镇北部、苏集镇南部,包括14个行政村,1.07万人,总面积2.7万亩,耕地面积2.0万亩。主要是建设优质芦笋、粮食生产基地。

1、本项目工程形式主要拟采取斗沟轮灌,农沟续灌。主要工程布局为:

(1)方田面积为300亩左右,地面平整,灌排比降1/6000。(2)新建斗农沟渠工程,符合水利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标准。(3)输水、配水渠系田间灌溉设施,桥涵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建筑物全部采用浆砌石结构,且配套齐全。(4)灌溉系统规划科学,灌溉用水不超出流域,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

2、项目实施内容具体是:

(1)斗农沟开挖,长度66千米,土方67.48万立方米。

(2)配套桥涵,3米跨砌石拱桥66座,共需做土方4422立方米,砌石3016立方米;Φ0.5涵管132座,共需做土方3386立方米,砌石2692.8立方米,砼及钢筋砼502立方米,涵管购置安装462米。

(3)测水量水设施,测水量水节制闸2座,浮筒式水位计、接触式水位传感器2套,明渠流量遥测系统1套。

3、典型工程设计

项目区典型设计采用300×700标准方块田,进行设计规划计算。

(1)配水制度:配水制度是输水沟流量计算和灌区实行计划用水的依据,拟定斗沟轮灌,农沟续灌。

(2)流量推算

1)农沟净流量推算

由公式Q农净=q×A农

Q农净=0.46×0.035=0.016(立米/秒)取0.02立米/秒

2)农沟毛流量推算

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78则:

农沟毛流量:Q农毛=Q农净/0.78=0.02/0.78=0.03(立米/秒)

3)斗沟毛流量推算:

斗级水利用系数取0.8

Q斗毛=Q农毛×20/0.8=0.03×20/0.8=0.75(立米/秒)

经计算比较,按排涝标准设计断面,能满足灌溉的要求,故典型区内灌溉沟的断面设计,应以排涝设计断面为准。

4、灌排设计方案

在规划设计中采用以排定灌方式,即以排涝标准设计断面,以灌溉水位和流量校核满足灌溉提水要求。

(1)沟渠设计

项目区利用黄白河水源灌溉,利用青西沟排涝,自西向东,斗沟比降1/5000。

斗、农沟的治理开挖标准均按五年一遇除涝流量设计,十年一遇防洪流量校核。排涝模数取0.92立米/秒/平方公里。

1)、沟渠深设计

排水沟深度不仅要满足排涝要求,还应满足地下控制水位和排碱要求,按规范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经计算各级排水沟的设计沟河最小应在2.5米以上。根据排水沟沿线土质情况, 边坡系数m=2,糙率均采用0.025。

2)、斗沟流量设计

排涝标准按五年一遇,排涝模数取0.92立方米/秒/平方公里,地表径流量:

Q=F·M

Q=3.4×0.92=3.13(立米/秒)。

3)、斗沟断面设计

斗沟五年一遇排涝流量为3.13立米/秒,沟深2.3米,沟底比降1/5000,糙率采用0.025,边坡系数采用m=2,水深h=2.1米,假设底宽b=1米。

经计算满足排涝流量要求。

按上述标准开挖后,支沟可满足排涝、排碱要求。

断面平均流速:V=Q/A=6.38/10.92 =0.58(米/秒)

符合不冲允许流速0.75米/秒的要求。

4)、农沟设计

A、排水沟间距计算

采用中国科学院灌溉研究所对黄河下游地区提出的排水沟间距计算公式:

L=12.1×K×T/tg(H1/H2) -88.5(米)

则沟距L=12.1×2.0×20/2.3tg(1.7/7.5)-88.5=307.5(米)

因此农沟间距可按300米确定。

B、农沟设计

农沟深2.3米,沟底比降1/5000,糙率采用0.025,边坡系数采用2,沟底宽度取0.5米.

经计算满足排涝流量要求。

按上述标准开挖后,支沟可满足排涝、排碱要求。

断面平均流速:V=Q/A=4.19/9.87=0.55(米/秒)

符合不冲允许流速0.75米/秒的要求。

通过上述支、斗、农沟设计计算,各水力要素如下表:

(2)建筑布置

1)、斗沟生产桥设计

根据斗沟设计断面口宽10.2米,生产桥净跨按3米设计采用浆砌石拱桥。

2)、农沟生产桥设计

根据农沟设计口宽7.4米,生产桥采用0.5米的涵管。

(3)典型区工程及扩大指标

经计算单位指标227.3元/亩

四、投资估算

此项目估算总投资454.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60万元,地方配套194.6万元。

五、效益分析

本项目投资建成后,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21.6%,效益费用比1.59,经济净现值418.23万元,投资回收期3.6年,因此,从项目国民经济盈利能力来看,本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可行的。

项目实施后,通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的生产基础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适宜农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使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六、结论

本项目经初步论证,认为该项目区引水条件及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群众要求建设的积极性较高。项目实施完成后,该区域将能达到沟渠路、桥涵闸相配套的优质、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21.6%,效益费用比1.59,经济净现值418.23万元,投资回收期3.6年。并对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该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上一篇:京山文峰公园建设中的生态学体现 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