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制造鸿海”

时间:2022-06-01 08:13:51

远离“制造鸿海”

“世界工厂”不再与中国画上等号,人口红利不再由中国独享,两大趋势已经从2007年起慢慢酝酿,但郭台铭却始终没有大动作响应。

“他很幸运,过去20年他都用这一模式行事。”宏基创办人、智融集团董事长施振荣说。施振荣强调,从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史来看,最多10年时间,他们就要面对转型的阵痛。

过去20年,郭台铭是高科技企业,“力用大陆”最成功的。郭台铭也清楚这一点,但中国大陆制造的成本优势暂时还没有别的国家能够取代。因此他积极转向其他省设厂,虽然没办法一下子从深圳“搬家”,但制造重心将缓缓移出“珠三角”。

“中国制造,没有办法马上取代。”施振荣如此分析说。

中国大陆这个稳定的环境,让制造代工企业能够大量且如期完成国际企业的下单产品。鸿海是其中的模范生,在中国大陆有超过90万名员工,每天能够消化高达10亿、20亿元的大订单。另外,过去的低工资及低汇率,使得中国大陆的出口价格具有相对优势。

更关键的是,郭台铭也开始思考,工厂一定要由人来运作吗?

在台北土城总部,郭台铭耗资3亿新台币,已经悄悄建立起了一座无人工厂。全自动化的生产线,由机器手臂来做CPU的插槽。生产线能够非常精准、毫无误差地在两三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密密麻麻地插上3000根端子,每天的产量高达7000个。

无人工厂,是郭台铭迈向“高科技鸿海”的关键一步,在跳楼事件后,他更加想要摆脱“制造鸿海”的刻板模式。

“鸿海不只是做代工的公司而已。”郭台铭2010年初说,在他70岁退休前,要把无人工厂、LED、太阳能、纳米技术等新技术领域全面带动起来。

无人工厂或许不只是个噱头,但鸿海要接单、要赚钱,至今还是得依靠大陆工人。在这个思考模式下’环顾全世界,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能够完全替换中国大陆成为“世界工厂”。相较于还要走上一段远路的无人工厂,继续在中国遍地开花,肯定是郭台铭现在的应变策略。产能上的大转移,也将会重塑中国大陆所在省的经济面貌。

上一篇:一个农业型郊区背后的百亿产业 下一篇:1878,China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