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公路建设的技术性与经济性新探讨

时间:2022-06-01 05:06:32

县乡公路建设的技术性与经济性新探讨

作者简介: 雷体生,男,1969年6月生,四川中江人,1990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工程师。

摘要:县乡公路,作为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生产 “生命线”的,其建设方心未艾。本文对县乡公路建设中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办法,以期对后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县乡公路、建设、技术性、经济性

Abstract: County roads, which are the lifeline for the living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peasant masses, their constructions are still growing.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of county roads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nd existing problems with solutions are give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subsequent county roads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unty and Town Roads;Construction;Technique;Economy

中图分类号: F54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县乡公路作为我国公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生产的“生命线”,担负着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步伐,切实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条件,完善公路网络建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兴起了县乡公路建设热潮。但与此同时,由于盲目追求新技术、高标准,对有关规范、标准认识不够,或未充分调研等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并不少见。而县乡公路建设需求巨大,如何科学地用有限的资金来建设尽可能多的公路,满足广大农民的交通出行需要,是公路建设者不得不思考的首要问题。

1. 必要性分析

随着改善民生工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建设完成投资1923.82亿元,新增农村公路59.13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87.12万公里,从而总农村公路里程达350.66万公里。“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意中更将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作为建设目标。而就四川省来看,“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 12.7万公里,完成投资 613.4 亿元, 是“十五” 期的4倍,新改建农村断头公路 1万公里。截至201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4.7万公里,较“十五” 末增加8.3万公里,其中,县道4万公里,乡道5万公里,村道15.2万公里,专用公路0.5万公里。而根据“十二五” 农村公路总体发展目标,2011年至2015年四川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为81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 9.3万公里,新规划农村公路建设 8.6万公里。可见,未来一段时间仍是农村公路大力发展的春天。

县乡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要彻底改变农村的交通状况,满足出行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县乡公路建设的投入将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财政负担不轻,节俭办交通将是必然选择。虽然可以考虑通过融资的方式实现县乡公路的建设,但是在建设项目上马之初,进行国民经济和财务经济评价分析时,也需要进行经济性分析,不可否认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工程造价更低的建设方案必将更受融资方的青睐。此外,建设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从而,对县乡公路建设中的技术的效用性及经济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研究,并结合多年的公路工程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现在县乡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过度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盲目地选用规范、条例及标准而置经济于不顾。常见的错误做法有:a)未进行充分前期调研和切合实际论证的情况下,将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而未研究成熟的公路建设新技术或新材料用于工程实际,为方便应用而将其它成熟技术的相关规范标准用于指导相关的建设,结果大多是建设工作的中途终止,或返工或废弃,使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丧失其价值,对沿线的生态造成冲击,造成不良的社会生态影响;b)忽略县乡公路实际地位与地方的施工技术,将重大工程所用的技术达直接移植到县乡公路的建设中去,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费;c)不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与县乡公路的使用情况,而是为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及避免后续的养护工作,人为地调高县乡公路的技术标准,造成额外的经济投入,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其它交通配套设施的缺乏而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

(2)随意取舍技术标准而置规范、标准及条例不顾。常见的情形是出于建设成本和修建里程的考虑,任意地降低县乡公路的设计或建设技术标准,导致建成的交通设施功能缺失或很快丧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对县乡公路有着明确的规定:市一县公路、县一县公路一般可采用二级、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县一乡公路、乡一乡公路一般可采用三级、四级公路技术标准,乡村公路可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此外,有些县乡公路工程设计虽符合标准要求,但在施工时未施行有效地监管,造成短寿命豆腐渣工程的情况也时有报道。

(3)经济上的不合理性、浪费严重,加大了不必要投入。该种类型的不经济性最显著的体现是改建工程。如在国道312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主干线梯子泉至红山口改造工程设计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该段路是在原来旧路的基础上改造成高速公路。在该设计中一部分将原有的旧路作为高速公路的一幅,在平行位置增建另一幅;一部分则将原有旧路废弃,重新修建整幅的高速公路。经过相关的调查和了解,发现被废弃的旧路路况还是比较好的,通过正常的养护和修补继续使用5年以上是没有问题的,总共有53.5 km的旧路被废弃了,占总里程(113.491 km)的47.1%,按300万元/km的工程造价估算为1.6亿元。可见,不合理的规划造成了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2]。

3. 建议与对策

以 “节约、环保、安全”的农村公路建设新理念为指导,实现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建设更多的县乡公路,满足人们出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急需避免上述存在的技术和经济上的不合理问题。为此,建议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以下三方面来解决:

(1)弄清技术标准、条例、规范的适用范围。实际县乡公路建设中,首先必须对建设相关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规范、条列,有清晰的认识。具体操作时,既要遵照公路规范,又要灵活运用以便结合实际选用切合实际的技术标准规范[3],且要兼顾后续的施工和与其它交通设施的配套,在保证安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选取最优化的工程建设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附属工程,控制工程造价,实现规划投资的利益最大化。

(2)依靠成熟、切合实际的技术手段按需建设。我们应该从全局出发,根据县乡公路的地位,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远景交通量及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程度,资金状况等综合因素选取符合实际、实情的工程技术进行公路的建设。具体地,县乡公路建设中,进行路线方案比选时,要灵活、合理地掌握路线平纵面线形,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接近标准中、下限的指标,少用标准的上限,减少投资,但要兼顾到公路技术标准要求,少用极限值,为以后提高公路标准做准备。此外,控制混凝土无效强度富余及混凝土原材料的单位成本,并结合经济理论进行混凝土优化配合比的研究对提高技术的经济性也有重要意[4]。

(3)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将有限的财力化为真正的惠民交通建设。县乡公路的建设必须结合实际,要遵循“尽量利用老路”的原则,合理选择公路线形,减少占地,不过分追求裁弯取直,不大量废弃老路,以降低工程造价;即使需要改线,也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被等特点,本着节约、环保的选线理念,让路线尽量通过土地利用价值低的区域,避免占用高价值土地[5];采用分段合理确定公路等级,设计车速、路基路面宽度、优化平纵面线形设计,避免大填大挖,依据老路实测弯沉值,分段设计路面结构层,充分利用老结构物。

4.结束语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技术经济方面的考虑外,还有县乡公路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和维护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地针对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公路的经济浪费、发挥技术的优势,让其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张海鹰, 薛海啊. 浅析公路工程规划、勘测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7, 30(7): 56~56.

李志强. 我国公路材料设计参数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7, (1): 26~28.

陈胜刚. 混凝士配合比设计中的经济性分析. 交通标准化, 2010, (13): 270~271.

董春平. 县乡公路改造中技术标准适用探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9(5): 95~96.

上一篇:堵漏方法在深井施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多层住宅结构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