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和弯弯》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1 04:39:43

《圆圆和弯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圆和弯弯》是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4/4拍,商调式。曲调优美淳朴,生动地描绘了丰收景象和农家儿童的愉快心情。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歌词中“打伞伞”“头尖尖”这类ABB式的儿童化句式使歌曲充满童趣,歌曲的结尾落在“D”主音上,更增添了歌曲甜美喜悦的温暖气息。

【学情分析】

随着三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时进一步扩展,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力也随之增强。课标学段目标中也提出要丰富教学曲目中对风格、形式以及乐器演奏的份量。

【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本首歌曲的特点,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围绕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笔者设定了3个为本课可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对发声的指导,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对四乐句歌词的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农家生活的情趣,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喜爱之情。

3、鼓励学生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并用自然的音色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四个乐句的区分与记忆。

【教学方法设计】

对比法是音乐教学中最简便又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样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此外,根据歌曲乐句节奏不对称的特点,笔者设计从歌词入手,以律动为载体,以此强化乐句感。

【教学过程】

一、完整聆听。歌词导入

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安静聆听。

老师拍手,按节奏念歌词,第二乐句中间用“什么”替换“圆圆”“弯弯”,引导学生关注歌词。

播放歌曲《圆圆和弯弯》,出示歌词,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乐句中出现了不少一字多音的唱法。如果从旋律或节奏入手很难让学生找到规律性,而歌词本身就富有很强的说唱节奏,便于找到音乐的切合点。

二、学唱歌曲。解决重、难点

1、解决难点节奏

切分节奏对于习惯常规节奏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难点,在“圆圆的蘑菇打伞伞”做拍手然后摊开,感受切分节奏的不平衡。

2、熟悉并模唱旋律

对于切分节奏的学习,不应急于求成,教师在指导学生拍击熟练后逐渐加入钢琴弹奏,反复熟悉歌曲旋律直到能轻声模唱。

设计意图:课标中尤其强调。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习得。

3、乐句对比,识读乐谱

熟悉歌词和旋律之后,教师分别弹奏四乐句,让学生通过聆听找出两个相似乐句。引导学生发现第2、4乐句节奏和旋律的特点,便于降低学生学唱和记忆难度。再通过识读第3乐句乐谱,体验民歌有的带衬词的吆喝句式。

设计意图:只有对比,才能发现不同;只有体验才能获得真实感受,五声调式需要唱谱才能更真切地体验到民族风格。

4、熟唱全曲,以情带声

歌曲中知识和技能难点的学习都是为唱好歌曲服务的,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带着想象,把声音唱到“头尖尖”上,口型“圆圆”、口腔“弯弯”,在乐句学唱中适时进行发声指导,避免喊唱,才能达到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去表现歌曲,只有演唱技术到位了,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能力提升

1、歌词编创

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孩子们想象“丰收的果实有很多很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果实是圆的?又有哪些果实是弯的?”

设计意图:运用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编创新的歌词,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的目的是积累学生的音乐经验。

2、打击乐伴奏

将学生分成四组,一组学生用响板,一组学生用小鼓,一组学生用手铃,为最后一组学生唱歌伴奏。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组并进行角色对换,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演唱和演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老师通过你们的歌声仿佛“尝到了甜甜的滋味”,你们知道生活中“甜甜的滋味”怎样才能获得吗?是的,这首歌教会我们“只有耕耘,才有收获”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劳动的付出是辛苦的,但是没有这个“苦”就尝不到收获成功时的幸福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任何人也包括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

上一篇:重视音乐要素开展音乐教学 下一篇:小长假规律化 网络民意成决策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