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成:文武双全 多才多艺

时间:2022-06-01 12:05:55

邓昌成先生,广东三水人,字勉斋。香港杨氏太极拳总会总教练,香港国际八卦掌学会会长,养心武艺总会会长总监,养心太极学会主席,香港意拳学会秘书香港友声印社社长。

卦柔美形意刚,武林里百花争艳;书画古朴篆刻成,艺海中千帆径流。取百家所长,习武术精华,作书法国画,成金石作。八卦、形意、太极、气功;印章、篆书、隶书、工笔……一招一式,静之动之;一张一弛,亦文亦武。邓昌成先生爱好丰富、多姿多彩。

精通武艺习拳广

接过邓昌成先生编写的书籍,有些惊讶,因为书籍多是用英文和西班牙文所著,而封面和图片皆为介绍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拳种,透露着浓浓的中华文化气息。中西合璧弘扬国粹,习拳数种多才多艺,仅从一本著作便可一探究竟,其对武术的造诣之深,难以一言蔽之。

谈及武术,邓昌成先生一发不可收拾。好於此道,亦精通此道,他先後学习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意拳、龙形等,在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进步中,其武艺高超精湛、日臻化境;更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八卦掌结构庞大、可看成一个系统,主要基於八卦理论,然後根据八个方位和《易经》内容衍生武术动作,跟风水、中医关不大。”八卦掌又称身八卦掌或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为内家三大名拳之一,亦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因为该拳的特点,邓昌成先生表示,女性学习八卦掌要比男性有优势:“八卦掌的动作要求比较柔软,身段要打得好,所以女性打出来比男性要好看。”

女性身体比较柔软,练习八卦掌的许多动作都能做得连贯顺畅。一个下蹲後,发一点力便可做一个翻身动作,而男性的腰身较女性硬,要花时间把肌理调整柔软,才能完成上述动作,动作和姿势也不如女性好看。

若女性练八卦掌有优势,男性则以练形意拳为强项。形意拳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皆属内家拳,也可称为心意拳、行意拳、心意六合拳,打法多直行直走,招式有“走亦打,打亦走。如黄河之决堤”之称,与八卦掌之横走以及太极拳之中定有显著的差别。

最近热映的电影《一代宗师》便有介绍这两种拳法,邓昌成先生对此喜爱有加:“影片很详细的讲述春、八卦、八极、形意四大拳派,导演王家卫为了体现这几种拳种而在演员的挑选上下尽心思,里面有一位武术指导是我的同门师兄弟。”王家卫导演的作品以文艺风格著称,从文艺中看出细安排的拳种分类,需要具备行家的眼光和深厚的武术基础。

邓昌成先生习武四十几年,其学武之路始於跟随父亲学习,而後求学於香港各派武师。上世界八十年代内地改革开放,他又到各地拜师学武。历经多年浸淫,邓昌成先生现已成为香港八卦掌、形意拳、意拳及太极拳的权威武术家,还在香港开办“养心武艺总会”,教授中外学员多不胜数,旨在与各位武术同好切磋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武术。

对於近年来社会提倡“以武健身”的理念,邓昌成先生说道:“中国武术起源於防身,最近商业社会运作过快,令人压力倍增,各种疾病出现,人们开始提倡从练武中获得养生的效果。”问及哪种拳种对养生最有效,邓昌成先生答道:“太极拳养生最好,人在练习这种拳法的过程中慢慢舒展四肢,期间一直发力、调整呼吸,进而达到养生健体的效果。”同时他也建议到,懂得练武养生但日常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作息不正常,那么不仅不能取得保健的作用,还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练武以武德为先,与人为善,注重个人修为是最重要的。

中外教学贡献多

“我的学生主要是外国人居多,他们对中国武术比较感兴趣。”从邓昌成先生的武术著作多以外语所著能看出,随其学武的外国弟子众多。众所周知,要把与武术相关的中文书籍翻译成外语,特别是专有的词组是很难翻译的。而他的著作,成书便是英文和西班牙文,如果要在国内出版,翻译成中文,反而显得繁复。外国学生习武的刻苦认真,更为邓昌成先生赏识:“外国人学武比香港人要刻苦,看教学的书看得很仔细,马步等动作让他们站多久就能站多久,即使满头大汗也不发抖不移动。”相比之下,香港的学生做同一个动作坚持不了多久,没有外国学生专注,不得让人担心国粹的继承:“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比香港人练得好,所以有人会问我为什么老教外国人,我说因为外国人学得好,他们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坚持一个动作一个半小时不动是没有问题的。”

同样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围棋虽起源於中国,却发扬於日本,现在更是形成中日韩三国高手对峙的局面,联想到武术,不得不让人唏嘘。国内武术界,不仅需要像邓昌成先生这般取众家所长,诲人不倦的名师,更需要虚心好学、持之以恒的高徒,方能使国粹承前接後,连续几千年的辉煌。

为此,邓昌成先生也想方设法,为武术能得到传承发扬而尽心尽力:他不仅成为册太极拳导师,香港武术联会教练及武术、散手裁判等,还担任香港杨氏太极拳总会总教练、国际八卦掌学会会长、香港意拳学会秘书等,为弘扬国粹而尽心尽力。

“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服务香港国术总会(武术分为武术和国术两种,即传统武术和新套路,国术总会便是传统的)担任教练及裁判,还有为精武体育会工作过……”多年的服务,邓昌成先生渐渐意识到,发扬国粹,须以身作则教授学生,因此他的工作逐渐侧重教学:“跟我学习的学生有很多,最近三周还有一个是七年前学过的学生回来再学。”教学中,邓昌成先生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比赛切磋可以增加信心,对学武很有好处。”

书画相成金石家

习武之外,邓昌成先生亦好国画、书法、篆刻,且三者学有所成,虽是不同领域,风格却都浑厚苍古。他为香港知名的书法篆刻家,擅长隶书、篆书等,作品笔走龙蛇、规整有序,颇具古朴大方之风范。他的国画作品涉猎广泛,工笔山水、花鸟人物清新灵动、雅传神。

据介绍,其学习书法等爱好的时间比习武要晚一点,主要练习隶书、篆书:“图章主要用古文字,用古文字要懂得篆书。”篆书,为“大篆”、“小篆”之统称,“大篆”即金文,即先秦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镏书,是印章文字之前身。因此,国内从事金石者,必先从篆书开始。爱好此道的邓昌成先生笑称,自己的篆刻、字画作品,比武术作品还多。

同时,作为一名香港大学的老师,邓昌成先生向一众学子教授篆刻和书法,承传武术之外的另一项国粹,亦文亦武的爱好,让其生活丰富精彩、张弛有序。

不得不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邓昌成先生被誉为“海峡两岸印艺交流的桥”,他担任香港友声印社社长,为内地与台湾的篆刻艺术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香港《大公报》、台湾《近代广东印人遗作汇编》也有对其的介绍,台湾《印林》杂还有其受邀发表的稿件。足可见在金石篆刻界中邓昌成先生的影响力。

另外,邓昌成先生还是西泠印社的四位香港社员之一,该社创建於1904年的浙江杭州西湖,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吴隐、叶铭发起,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能成为其中一员,是极大的荣耀。

“我女儿在国外上大学,遇到很多人都问她身为中国人会不会武术,所以她每次回来都跟我说想学武术,但最後都忙着要工作……”邓昌成先生笑着说起家中趣事,但从女儿想学武的经历中,似乎笑中带着一点无奈。诚然,古人常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目前国人已有好的老师、有好的文化基础,但发展武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空间,是否缺少何种“东风”?

上一篇:培养听力障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能力视野下的“组织行为学”STPR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