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01 12:01:26

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活络效灵丹加减内服配合腰部肌肉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32例用中药活络效灵丹加减内服,配合腰部肌肉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用腰椎牵引、针灸。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64.2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疗法;活络效灵丹;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对发病及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经过大量临床治疗方法的对比观察,中医非手术治疗作为首选方法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我们采用中药活络效灵丹加减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均经腰椎CT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4~67岁,平均36.5岁;病史最短2 d,最长4.3个月,平均18.3 d;突出节段:L3-4突出4例,L4-5突出8例,L5~S1突出12例,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或膨出8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3~70岁,平均37.2岁;病史最短2 d,最长3.5个月,平均20.6 d;突出节段:L3-4突出2例,L4-5突出9例,L5~S1突出9例,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或膨出8例。两组病情、病程、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中药内服活络效灵丹加减:制乳香10 g、制没药10 g、丹参15 g、当归10 g、香附10 g、杜仲15 g、怀牛膝15 g、木瓜15 g、泽兰15 g、地鳖虫10 g、白芍20 g、甘草6 g。加减:腰腿疼痛发作初期加泽泻15 g、苍术10 g;肾虚明显者加补骨脂10 g、仙茅10 g、狗脊15 g、制附子10 g、肉桂10 g;气虚明显者加生黄芪50 g、党参30 g、桂枝10 g;疼痛明显者加蜈蚣2条、全蝎10 g。水煎服,1剂/d。

2.1.2康复训练分2个步骤进行:①俯卧位。双上肢自然伸直,抬起头、肩及双下肢,呈“飞燕点水式”,停顿5~10 s,回复原位,刚开始疼痛剧烈时,先采取俯卧位,待疼痛稍有缓解时再抬起下肢,抬头与抬下肢可以分开来做。②仰卧位。双上肢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头及肩部抬离床面,停顿5~10 s,然后慢慢放下头及肩部,腰部不要发生屈曲,以上2个动作交替练习,2次/d,20 min/次。

2.2对照组

2.2.1腰椎牵引采用自动间歇式牵引床,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在胸部及骨盆处固定,牵引力40~70 kg,以不超过体质量为宜。1次/d,25 min/次。

2.2.2针灸取穴:肾俞、腰阳关、腰眼、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夹脊穴,配穴:上 、次 、中 、承扶、殷门、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昆仑等。用30号1.5~3寸针针刺,得气后接6805电针仪通电,波型选用疏密波型,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20 min,1次/d。

以上两组均以15 d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评定。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经治疗2个疗程,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64.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占所有腰腿痛病人的35%[3]。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目前尚不统一,主要有机械受压、化学性神经根炎、自身免疫三种学说[4]。现多认为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受凉以及精神持续紧张等因素致纤维环发生破裂,导致髓核外突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所引起。近来有学者提出瘀血和脊膜高压学说[5],主要表现是患者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失去弹性,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在局部机械压迫及化学物质的刺激下,微循环及神经营养障碍,神经根产生水肿、充血、渗出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等炎症反应,压迫附近的脊神经,加上局部的无菌性炎症而导致为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理观察中可见肉芽和纤维组织增生,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异常表现。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有认识,见于“腰痛”、“痹症”等疾病的论述中,如《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由于多由俯仰闪挫引起,因此气滞血瘀是其主要病机所在,而血瘀经脉必然影响津液的敷布,进一步加重经脉的瘀滞,不通则痛。Rydevik的病理解剖学研究结果也证实神经根功能的改变除了与神经纤维的变形有关,还与神经根微循环有关[6],椎间产生疼痛关键因素是微循环的障碍引起了神经内水肿和脱髓鞘反应。故治疗应紧扣病机,以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为基本方:制乳香、制没药、丹参、怀牛膝、当归、地鳖虫、香附活血化瘀理气;泽兰化瘀利水,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促进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杜仲、桑寄生、木瓜强筋健骨,共同提高腰椎的稳定性;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及痉挛,利于髓核还纳。诸药合用共凑化瘀理气,利水通脉之功,可使神经根症状全部解除,达到疼痛消失,恢复腰椎功能的目的。近期、远期效果都非常好。

研究表明,躯干周围各组肌肉维持着脊柱的外在平衡,韧带的张力与椎间盘内压力则保持脊柱的内在平衡,当某组肌肉力量减退时,即可出现局部疼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腰屈伸肌训练,逐渐增强腰背肌的肌力,可调整腰椎在运动过程中因主动肌和拮抗肌肌力的不平衡所致的错误运动模式,从而得以维持脊柱的平衡,恢复腰椎功能。肌力训练作为一种运动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既可改善薄弱的肌组织,又可使患者看到恢复的希望和实际的效果,树立自信、乐观的精神[7],应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采用中药活络效灵丹加减内服配合腰部肌肉锻炼不但能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炎性致痛物质刺激,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而且能增强腰部各组肌肉的协调性和腰椎的稳定,从而减少复发,明显优于常规的牵引、针灸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杜,1994:186.

[3]李小军.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427.

[4]潘之清.实用脊椎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70.

[5]姚新苗.腰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其机理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3):32.

[6]Rydevik B,Brown MD,Lundborg G.Rathoanatomy andPathophysioloyy of nerve root compression[J].Spine,1984,9:7-15.

[7]朱玉莲.下腰痛与腹背肌肌力训练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2):91-93.

(收稿日期:2010-03-27)

上一篇: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相关性分... 下一篇:癌症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