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解题思维训练之我见

时间:2022-06-01 10:26:03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解题思维训练之我见

摘 要: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教学实践,从思维训练的敏捷性、发散性、逻辑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对化学解题思维的训练进行阐述,以期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训练;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例子:学生遇到难题请教教师,有时教师可能试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但是最后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这是值得初中化学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列举如下几种化学解题思维训练方法。

1.勤能补拙,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恰当的解题方法,这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分不开的。当然,敏捷的思维需要个人的机智,更需要智慧,然而这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熟能生巧就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我们知道,思维的敏捷必须以正确为前提,首先要保证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正确无误。只有在解题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初中化学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要反反复复地进行训练,只有反复训练,学生才能掌握解题技巧,即熟能生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进学生思维敏捷的良性发展。

2.一题多解,提升思维的发散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必须依托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通过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例如,有这么一道化学题:将6g铁屑投入到100g未知浓度的稀硫酸溶液中,反应停止后溶液中有铁剩余,过滤后称知滤液质量为105.4g,求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这道初中化学题,属于典型的一题多解型题目,可由学生自选角度,教师加以引导:①从反应前后溶液中的溶质入手;②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不变入手;③差量法;④从反应后的滤液入手;⑤从反应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入手。

3.多思敢疑,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发问,课后也同样如此。在化学课堂上,科任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问题见解,建立起开放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新思路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逻辑性属于抽象思维,是经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结果。事理的前后有必然联系,不存在前后矛盾、断接等问题。教师教学中要适时抓住典型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问题中,教师要抓住已知信息,准确地利用信息,运用掌握的基础知识对题目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推导,从而有效地化解所遇到的化学难题。例如,在复习O2性质、制法时,可以展示下面的图例然后提问:①O2 的重要性质是什么?②CO、CO2、

4.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初中化学实验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并通过自身的积极思考,或者是小组合作得出结论,从而享受到积极参与的乐趣,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授实验室制氧气装置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用哪些仪器好?②收集氧气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有什么优缺点?③有水蒸气冷凝后会炸裂试管怎么办?通过若干问题的层层推进,制取氧气的装置设计就很清楚了。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寓实验原理于操作之中,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得到磨炼、升华,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修养,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为他们今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兰桢.思辨与感悟――来自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和思考[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法 下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