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ESP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6-01 10:16:49

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ESP教学的思考

摘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下,三本院校也应居安思危,思考如何才能改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引入ESP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ESP教学

一、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陕西地区的三本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在不同程度上沿袭了一、二本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即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学习材料一般涉及西方文化和社会现象,教学方面侧重语言技能的培养,以精读和听说为重,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尽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都努力向二本院校靠近,但实际情况是三本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同样的教学手段不能达到同等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依然普及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能推动和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有的院校甚至将英语四六级的过关率作为学校招生的卖点,在大学的前两年猛抓英语四级而较忽视其他课程。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课堂补充四级相关练习和讲解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学习的动力。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对教材没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个缺点,即学生通过英语四级之后就不再学习英语了,学生所掌握的只是一些考试技巧和答题经验。对其日后的工作并不实用,也不能很好的用英语和西方人进行专业交流,达到学习外语的目的。基于这些问题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三本院校也应该借鉴经验引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使大学英语的教学更可行、更有效。

二、教学改革――ESP教学模式的应用

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对自身认识不足,没有很好的结合自己的特点开设符合自己学生水平的英语课程。目前三本院校沿用的EGP教学模式虽然应用面广,但是学生在学完四个学期的课程之后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还是缺乏相应的知识和交际能力。而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是按专业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财经英语、计算机英语等等。早在1996年,刘润清指出:“将来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变化可能是不再单单学习英语,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第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1]

结合三本院校的特点,ESP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可以考虑借鉴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课程设置。由于三本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使得单纯的ESP教学难以进展下去。一般在学生开设专业课后才开ESP课程,而ESP课程又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特殊文体和句法,这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三本院校的学生是比较困难的。此外ESP课时有限,仅34课时左右,且开设时间晚,大部分课程于第七学期开设。仅靠一个学期的ESP英语课,学生难以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运用能力。因此还需要在减少EGP课程比重的前期下保持该门课程,授课方式可以向听说方向转变,同时增设ESP基础课程,“提高学生们专业领域内的英语词汇量以及对句法、文体的初步理解,为高年级……开设ESP课程打下基础”。[2]

(二)教师分工合作完成ESP课程。ESP课程专业性强,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精通英语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一般教师并不同时具备这两项能力。戴明忠、涂孝春提出“要采取合作式教学方式。ESP教学对专业和语言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一般的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欠缺纯英语教学的能力;基础英语教师语言过关但不精通相关的专业”,“把两种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实行合作式教学”。从长远来看,教师还必须加强自己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

(三)ESP教材的选取。在学生已经具有专业知识的前提下,ESP教材应该是连接其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的一个媒介。这一本教材不应囊括相关专业的全部内容,而是能“有选择地体现该专业若干核心领域的知识……相当于用英语编写的专业导论或概论……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起到某种桥梁作用。”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性。ESP是用不同的语言来学习专业中的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明确,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容易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ESP课程是从专业知识角度出发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职业交际的需要,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设计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语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普及多年的基础英语教学,但是在国民整体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必然失去其生命力。尽管三本类院校学生的英语底子不厚,但是他们也希望能够将英语学习与专业的需要结合起来,这种做法也更符合三本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ESP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新的跨越,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必然成为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2004,《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唐珍,2013,ESP在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29):359。

上一篇:从国外幼儿教育看国内幼儿数学教学改革 下一篇:浅析非线性编辑在电视编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