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媒体的运用中体验乘法

时间:2022-06-01 09:05:12

在多种媒体的运用中体验乘法

乘法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学知识之一,在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一般没有这个概念,要让这么小的孩子知道“什么是乘法”、“为什么要产生乘法”,一直是老师们教学的困惑. 教学中,我以“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主导思想,紧扣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乐场”情境,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教具、学具)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操作、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感受乘法的本质含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走进公园,我们来到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地方――游乐场,请帮老师算算参加每项活动的小朋友各有多少人.(CAI出示游乐场图片)

生:坐摩天轮的小朋友一共有20人,4 + 4 + 4 + 4 + 4 = 2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个车厢坐4人,有5个车厢.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每数一个车厢,CAI对应出现一个4)

……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在课始,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教学片段二:把加法算式分类,认识乘法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用连加的方法帮老师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 那黑板上的这些连加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呢?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小组成员兴致勃勃地商量着分类方法)

生1:我们按照得数是单数和双数来分.

生2:我们按算式中加数有几个来分.

生3:我们把这些算式分成加数相同和加数不同.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谁能按照加数相同和加数不同把黑板上的算式分一分?(学生独立移动黑板上的算式,并分成2类,并把1 + 2 + 3和4 + 4 + 3两个算式反扣)

师:谁能一眼看出4 + 4 + 4 + 4 + 4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

生:相同加数是4.

师:有几个4?

生:有5个4.

师:这个5是怎么来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5个4相加. 学生积极踊跃地说出黑板上剩下的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后,指导学生认识乘号,将4 + 4 + 4 + 4 + 4 = 20写成乘法算式4 × 5 = 20或5 × 4 = 20,并学会读乘法算式. )

师:请把黑板上剩下的连加算式也写成乘法算式,用你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动作迅速地摆好了算式,个个洋溢着开心的笑脸. )

低年级的孩子书写速度较慢,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具中的数字、符号卡片摆一摆,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变换了练习形式,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教学片段三:感受乘法算式的简便

师:你们听,什么声音?谁来了?(CAI出示荷塘画面)一只青蛙几条腿?

生:四条腿.

师:两只青蛙几条腿?是几个4相加?

生:2个4相加,4 + 4 =8.

……

师:(出现100只青蛙)假如要求100只青蛙有多少条腿,是几个4相加呢?谁会列算式?

生1:4 × 100. (CAI出现算式)

生2:100 × 4. (CAI出现算式)

生3:也可以用加法4 + 4 + 4 + 4 + …(CAI出现100个4相加的算式)

师:遇到这种加数相同的情况,你是选择写乘法算式,还是加法算式呢?

生1:乘法,它只用写一个乘号、几个数,简单!

生2:我也选乘法,真简便!

这个教学片段是本节课教学的亮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激发他们去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在对比强烈的情境中自觉地产生“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的心理倾向. 我想,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为什么要产生乘法”也就一目了然了.

教学片段四:巩固提高,应用发展

师:(实物展台投影P45摆小棒图)哪些小朋友摆的图案可以写出乘法算式?

生1:三角形的图案.

生2:五角星的图案.

……

师:请你选择一个图案说说是几个相同数相加,并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活动,反馈交流)

……

教材原本要求学生用小棒摆出各种图案,将得到的加法算式分类,学习乘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在摆图案时,往往摆一个独立的图案,摆几个相同图案的情况很少,对本节课学习提供的资料不够丰富. 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主题图感知乘法的含义,将“摆小棒”的内容放在练习中,在直接判断哪些图案能写出乘法算式,并用数字卡片摆出乘法算式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乘法的含义,省去写连加算式,从而完成将学习资料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过程.

在这节课中,以“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主导思想,紧扣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大家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中,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借助各种教学媒体,设计了“数一数、说一说、读一读、摆一摆”等多种多样的活动. 通过独立思考、观察交流,一方面引导孩子们逐步体验相同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从而写出乘法算式;另一方面看到乘法算式,能根据它的意义,用学具摆出相对应的图案. 同时也让我清楚地看到: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可见,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与“积淀”.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策略探讨 下一篇:有效课堂,从“备学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