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社会音乐办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01 08:21:27

株洲市社会音乐办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社会音乐办学已经成为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株洲市社会音乐办学现状的调查,发现株洲市社会音乐办学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建立并规范相应的管理机制是解决株洲市社会音乐办学现存问题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株洲市;社会音乐办学;教学成果;管理机构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15-02

一、社会音乐办学概述

社会音乐办学是社会音乐教育下的一个小概念。社会音乐教育是一个相对于学校教育的概念,是指由学校以外的政府、文艺单位、艺术团体或个人对社会成员进行的针对音乐方面的教育。但从狭义来说,社会音乐办学特指当前遍及大中小城市的各类以培养学员专业音乐技能为目的的营利性机构(下同)。

二、株洲市社会音乐办学现状及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得知,目前株洲市本地已存在社会音乐办学机构数百余家,私人教师授课从业者数千人。社会音乐教育,无论是民办培训机构还是公办少年宫,在提高社会成员的音乐素质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株洲市社会音乐办学过于功利化导致了诸多问题。第一,社会音乐办学动机的功利化导致社会音乐办学的教育内容过分技艺化。盲目的追求技巧,成为现在社会音乐办学的一种趋势。家长和教师过分重视考级与比赛的结果,直接导致社会音乐办学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的有力工具。音乐的技巧与其内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只是重视技巧的训练与培养,但忽略对音乐的内涵及审美价值,这必将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执迷技巧的倾向也不利于株洲市社会音乐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第二、株洲市部分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办学质量不高。虽然株洲市绝大多数的社会音乐办学机构都比较正规,但也有一些办学机构规模不大,甚至有的根本不具备办学资质,随便召集几个在校大学生租个小房间就开班,硬件和软件均达不到办学要求的各项标准,因此这类机构在社会音乐教育中不负责任情况较为突出,教学质量较差。为了招揽生源,这些机构与网站合作采取“团购听课”、“10元钢琴课”等方式推广,收费低廉,吸引眼球。这种方式虽然很好地抓住了经济能力相对较差或者对学音乐表示好奇者的心理,但是这些图便宜的受众们并不了解在这些机构里的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与任教资质,花钱后不仅有可能学不到东西,更可能被传授一些非专业的乃至错误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第三、学习压力过大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与成长。适度的学习压力能够激励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但学习压力过大却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及成绩的提高,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株洲市社会音乐教育的对象以未成年人为主,而未成年人是社会上心理承受能力最弱的一个群体,音乐学习压力大,考级攀比竞争激烈,往往给学生造成沉重心理负担,考试失败的经历也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从而造成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抵触情绪,乃至最终放弃学习音乐。

其次,社会音乐办学市场混乱。社会音乐办学是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社会音乐办学机构飞速发展使得株洲市音乐教育空前繁荣,过快的发展同时,各类问题也浮出水面。首先,社会音乐办学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例如,在社会音乐办学的准入条件、审批机构、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学历要求等等,均没有相关的管理规定或者管理机构。这也就导致了株洲市社会音乐办学市场鱼龙混杂,社会音乐办学机构的资质认证、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核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导致社会音乐办学的教学效果也就无从保证。对任何一种教育来说, 师资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教育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行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教育从业人员执行严格的认证准入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而目前制度和标准的缺失已经成了危害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现有的社会音乐培训学校,既没有足够的资源以跟公立学校争夺优质员工,也很难建立起自己的培养模式,对于人员的考量也没有权威标准作为参照。上述种种客观困难使得它们在人才储备上普遍缺乏梯度,往往不得不赶鸭子上架,以中小学音乐教师甚至在校生为业务骨干。而参差不齐的教师团队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教育的整体办学效果,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

最后,社会音乐评价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社会音乐办学市场混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株洲市的社会音乐办学的评价体系由各类的音乐比赛和音乐考级组成。在利益的驱动下,各类比赛和考级掺入了很多的商业因素,所以其结果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再一个,因为评价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家长和教师为考级或者比赛结果论,从而出现为了比赛而比赛,为了考级而考级的现象。在加重的学生的负担的同时却也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三、对策与建议

1、为社会教育建立起规范有效可行的从业人员认证制度。古谚云:名师出高徒。加强对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学人员从教资格的把关力度,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艺术水准,是提高株洲市社会音乐办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当前我国的社会音乐培训已经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然而企业自身对于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主观意愿不足,客观上也缺少必要的资源和组织推广能力。为规范市场行为,引导行业走向,各级主管部门应参照现有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国外成熟模式,制定及推广社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相关规范及细则,对报考条件、考核范围、评估标准,资格效力等内容做出明确而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规定,从而使社会办学的走向符合党和政府的需要,成为公共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

2、完善社会音乐办学的评价机制,拓宽社会音乐办学的评价渠道。众所周知,业余音乐等级考试是对社会音乐培训成果的最主要评估手段,取得相应的证书也是绝大多数学员接受培训的核心需求之一。考级确实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但这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传统的教育学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了。特别是目前的音乐考级制度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考试形式死板、考试内容单一。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社会音乐办学回归到音乐的本体上来。通过改革传统的音乐评价制度,拓宽评价方式,加大对音乐综合素质的考察(如音乐基础知识、音乐鉴赏、音乐创作能力)。

3、提高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素质。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学生、家长及全社会树立对音乐等级考试的正确认识。即音乐等级考试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音乐教育的目标应当是使孩子们的音乐学习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采用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此外,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专业修养,具体途径包括到高水平的学院进修,浏览专业书籍及音像资料等,同时也要多了解美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唯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结构转型期市场对于社会音乐教育的庞大需求,并深入结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才能有效推动株洲社会音乐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4、家庭、学校与社会音乐教育应相互配合、协同发展

家庭要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这里所指的音乐学习环境不仅是创设音乐学习的硬件环境,更是要求家长参与到孩子社会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来,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出钱的旁观者。笔者调查了解到,大多数音乐学习效果好的受教育者都有家长参与到学习过程。同时学校和社会不仅要和社会音乐学习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更要成为检验其成果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徐子涵.音乐传播视野中的南京社会音乐教育[J],艺术百家,2012,06.

[2]郝孟荣.谈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0,09.

[3]刘姗姗.我国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0,09.

[4]桂平.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09.

上一篇:浅谈怎样弹好合唱钢琴伴奏 下一篇:对文字图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