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年轮开始低碳生活

时间:2022-06-01 07:44:26

从衣年轮开始低碳生活

一件衣服的轮回可以不止,用了低碳环保技术,它就能得到永生

现在的时尚派对中再谈乐活族,肯定会有某个潮人大惊小怪地说:你out了。虽然,out这个词本身也有点不入流。

低碳才是最热的话题。从2006年开始,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最大国。虽然中国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约束对象,不需要为二氧化碳排放买单,但2007年10月中国还是承诺,到2010年,会将能源消耗降低20%。就在中国第一份气候变化提案宣布前的两个月,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推荐的网站买下自己的第一份碳排量。无论芮成钢购买碳排放是政府的有意推广,还是个人的先知先行,从他开始,能为减排环保做什么,成了普通人认真思考的事。

在衡量环保的指标中,已经有地球生命指数(衡量生物多样性)、生态指数(衡量人类对生物的索取程度)、水足迹(个人消费和生产用的水量)和食里程(食品消费和食品原产地之间的距离),加上2009年9月李宁公司推出的衣年轮,基本上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计算都有了科学标准。

一件衣服从原材料提供到最后的回收或焚烧,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英国剑桥大学的鉴定是,一件250克的纯棉T恤,一生消耗的能量约等于30度电,共排放7公斤二氧化碳。英国资源管理公司也给化纤算过二氧化碳排放:一件约400克重的纯化纤裤子,一生消耗的能量相当于200度电,排放的二氧化碳为47公斤。

客观衡量一件衣服碳排放的指标是衣年轮。这个指数由一些半径不等的不规则圆圈环环相套组成,最外面的圆圈代表一件衣服在一生中的碳排放总量,圆与圆之间的距离则代表衣服的年均排放量。

科普杂志《新知客》的出版人买天让是环保的积极推广者。2008年,他第一次关注水足迹,知道一杯咖啡,其实相当于一个英国人一天的饮用和生活用水总量(140升),原因是咖啡的种植、生产、包装和运输都消耗水。2009年,买天让又认识了一个新名词:衣年轮。而在接触到衣年轮前,他对服装环保的知识,仅限于尽量穿纯棉服装、少买新衣服和旧物利用。

这么做当然没错,至少他在穿衣环节中已注意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R:减少浪费(Reduce)和重复利用(Reuse)。如果加上第三个R(Recycle。回收循环),就真的功德圆满了。

衣年轮概念公布前,世界知名环保机构珍古道尔的根与芽项耳在中国的四个城市做了服装周期调查,结果发现20到40岁的人买衣服频率最高,而他们淘汰一件衣服的时间甚至会短到一个季度。如果不能要求人们改变穿衣习惯,就只能在衣服的回收利用上更费心。

衣服被回收后,在实际的操作环节有三种途径,一是被当作二手衣服再卖出去,这实际上还是再利用;二是按照原料粗加工,然后分门别类地再使用,棉布做成棉絮,羊毛还原为毛线,尼龙变成拖把。最彻底的办法,则是让衣服变成纤维,再织成衣服。2009年7月德国的户外用品展上,把废旧塑料瓶还原成聚酯原料,最终织成的新户外服是最大亮点。而日本帝人的Eco Circie系统更进一步:将旧服装的纤维还原为聚酯,织成新服装,质量不变。

第一个引进这套系统的中国服装制造商是李宁。使用了Eco Circle系统的服装,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可减少80%。不愿降低生活品质,又想要过低碳生活,让旧衣服再生为新纤维,是最现实的选择。

上一篇:浴室里有杀手 下一篇:别爱无用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