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会计专业教学

时间:2022-06-01 06:42:40

院校会计专业教学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文章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就业导向;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09)02-0086-03

[收稿日期]2009-02-20

[基金项目]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2008JB09)。

[作者简介]陈丽琴(1976-),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会计学硕士;张道珍(1970-),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

一、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高职院校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又是高职教育的最终归宿,只有培养目标明确了,教育质量才会随之提高。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要想提高其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必须先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误区

1.混淆了会计教育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普遍过于笼统,混淆了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人才专业培养目标[1]101。教育部“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育内容改革的研究”北方课题组负责人阎达五、王化成先生从会计教育的角度出发,将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性知识,具备较好地从事会计、审计、理财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这个界定理性、全面,但应将其理解为会计教育目标,而不应将其直接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应包括专业的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和要求三个方面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培养目标[2]。

2.局限于专业领域,学生就业适应面较窄

由于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会计职业正面临着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挑战。今天的会计人员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簿记人员、财务信息的制造者转变为给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信息的服务者。这一角色转变,要求会计人员要增强个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修养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环境。而不少高职院校忽视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员职业岗位的新要求,仍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仅局限于会计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可发展性,使学生的适应领域较为狭窄。

(二)正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位

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是高职会计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风向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首先应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紧密结合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结合各地专业现状调查、人才需求状况、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等情况,从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出发,把行业和企业的知识技能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尽可能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2.充分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能力做准备。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认为,会计教育目标不应是让会计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便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而应是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能从事学习。同样,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也不应只着眼于一些立即有用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应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到素质教育之中,将知识“内化”成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身体和心理素质,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使学生具有驾驭处理复杂事务的基本才能。

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具体而言,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突出对学生进行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人际关系适应和协调能力培养;二是要突出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三是要突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在人才需求多样和多变的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长远发展。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地方中小企业所需,具有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力、较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初级会计人员。二、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构建的思考

(一)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缺陷

课程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和安排的总和[3]。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旋律,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课程改革只有与国家政策、行业发展、企业用人目标和现代课程改革思想紧密结合才能成功。本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各级教改项目、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名师工程等质量工程,国外高职教育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模式也不断引入,掀起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大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还只是修修补补的改良。具体表现为:课程体系变化不大,不少院校仍维持着学科痕迹很重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框架;结构不尽合理,课程整合力度小、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知识的关联度差;课程内容选取更多地是从学科角度考虑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更新缓慢、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实施过程重理论,轻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脱节、实践教学设计粗放,教学效果不佳。

(二)结合会计职业需求和会计工作过程,构建全新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

高职教育课程是全新的课程类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应根据会计人员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职业要求,参照会计人员相关资格考试标准,工学结合,与行业和企业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与开发应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基础、以会计工作结构为框架、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最终目的。具体地说,课程设计与开发包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三个方面[3]。

1.基于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摸清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群)的设置情况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具体要求,组织行业专家(财务部门会计主管、财务总监)、课程开发专家(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专业骨干教师)、课程开发顾问(从事课程开发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展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三条主线,细化工作行为应用的知识和技能、难易程度和使用频率的高低,合理定位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把握能力本位和全面职业素质培养的协调,按从新手到专家的工作过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确定学习领域课程。

2.课程内容的选取要基于对会计职业情境和岗位的分析

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当基于工作过程,打破课程界限,设计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应适当精简,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另外,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习内容还应当符合相关会计法规的规定。

3.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会计工作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为主线

要大胆分解学科知识,抓住会计实践需求,找出知识组合的结合点,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中“理论+实践”的模块组合课程,融必要的理论知识于具体的工作任务之中,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基于会计工作需要的知识应用课程[4]。

需要说明的是,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不是一劳永逸的,社会、职业环境的变化都会迫使课程设计做出及时的反应。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要建立开放的机制,根据需要,定期补充、修改、调整和完善。

三、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的思考

课程教学是将课程设计方案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高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工作过程,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不能再照本宣科地灌输,而应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

1.实现教学环境职业化

在校内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建立相关会计教学的实训室,模拟各种真实的企业环境,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模拟情景和背景资料,提高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和对会计工作的领悟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社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主动与企业合作,成立“校企联盟”,共建“双赢”平台,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打通渠道。

2.建立实践导向的、融“学习与工作”一体的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究式学习方式,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建立“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直观性,将岗位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训教学同步结合;体现系统性,将过程性的岗位实训与阶段性综合实训相结合;增强适应性,将手工模拟实训与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笔者在近年的《会计核算基础》教学实践中以一个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任务贯穿于全课程,“拆散”原有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围绕工作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重新架构,通过学生从凭证的编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账到编制报表整个会计核算程序的模拟操作和对实践操作结果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在“工作性”的学习中掌握会计主要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效果良好。多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独立自主判断并手工处理完成一个业务简单的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先后采用“现场教学法”,将课堂搬到企业、搬到银行、搬到税务局,提高教学直观性;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模拟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采用技能应用竞赛法,除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外,重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力,如表达能力、思维反应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总之,要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就基本能顶岗工作。

4.对课程评价方式进行大胆改革

课程评价要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两个方面入手。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应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实行教学效果专家评估、教师互评与学生参评相结合的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定期与企业联系,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通过毕业生质量反馈对日常教学质量进行再评价。在学生学习成绩考评体系上,要建立以实践能力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5],应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起由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及行业团体和能力鉴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监控体系。改变目前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制定与各实践环节配套的成绩评定办法,将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毕业证书和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自始至终将考核的指挥棒指向职业能力,以此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从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书兰.我国大学会计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9):100-102.

[2]朱学义.论会计学专业素质型培养目标[J].会计之友,2007,(1上):84-86.

[3]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

[4]陆沛年.高职财会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培养初探[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12):70-72.

[5]郝一洁,等.从对会计的社会需求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12.

OnAccountingTeachingReform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CHENLi-qin,ZHANGDao-zhen

(EconomicsandTradeDepartment,ShiyanTechnicalInstitute,Shiyan442000,China)

Abstract:Teachingqualityisessentialforsurvivaland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ofaccountingteachinginChina’shighervocationalinstitutions,suchasproblemsinitstrainingobjectives,teachingcontentsandteachingmethodsandputsforwardaseriesofsuggestionstotheteachingreformofaccounting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Keywords:vocationaleducation;personneltraining;employment-oriented;operationability

上一篇:高职财会实践性教学 下一篇:药检局干部挂职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