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的“中国纪念”

时间:2022-06-01 05:37:19

以色列人的“中国纪念”

“当柴科夫斯基将第一钢琴协奏曲交给尼古拉・鲁宾斯坦的时候,鲁宾斯坦拒绝演奏这首协奏曲,理由是‘无法演奏’。有意思的是,当我把阿米・马雅尼的钢琴协奏曲《中国纪念》拿给我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的教授们的时候,得到的也是类似的回答。划时代的作品大多要遭遇类似的待遇。不过,我很高兴我终于拿下了这部高难的协奏曲。”这是以色列钢琴家阿尔伯特・玛姆雷夫在结束中山音乐堂排练后,对笔者讲述他攻克《中国纪念》的情结。

年仅30出头就已经拿下数个国际钢琴比赛大奖的阿尔伯特,早年毕业于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现在是汉诺威音乐学院的助理教授。说起当时他邂逅《中国纪念》时的情形,仍然激动不已:“2005年年底,我回到以色列特拉维夫想找一些阿米・马雅尼的钢琴作品来作为我在欧美演出时的曲目。要知道,马雅尼是以色列以及欧美都是很知名的作曲家。但是,我跑遍了以色列所有的书店,都没能找到他的作品。最后只好亲自登门拜访。不料想,他跟我透露了2002年创作的这部钢琴协奏曲《中国纪念》。我2004年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时(获得第二名),对中国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决定尝试这部作品。然而,当我把总谱带回家仔细研究时,才发现,我的老天,太难了。真的不是用几个星期就能攻克下来的作品。”

为了攻克这部高难度的协奏曲,阿尔伯特推掉了九成以上的演出,全身心地扑在了这部钢琴协奏曲上。“为了练习这部作品,我每天平均练琴8到12个小时,几乎取消了95%以上在欧美的演出。尽管这对于一个职业钢琴家来说,在经济上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但是该作品在中国首演的意义却是非比寻常的”。

阿尔伯特说,《中国纪念》第二乐章是一个能让人“累死”的乐章。“整个乐章从头到尾的急板演奏没有一处休息。就为这儿,我得吃下大量的牛排来保持我的体力。这部作品真的是技术和体力的极限挑战,比普罗科菲耶夫和拉赫马尼诺夫的协奏曲要难多了。尽管说,这部作品非常难,但却是一部非常美的钢琴协奏曲。我尤其喜欢穿插在其中的那些中国音调和犹太音调。无论从独奏还是乐队的角度来说,这部作品真的可以跟普罗科菲耶夫和拉赫马尼诺夫的协奏曲相媲美”。

能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让阿尔伯特感到欣慰:“我真的想像不到,北京交响乐团只用了三次排练的时间,就能将这部作品演绎得这么完整。这简直可以说是奇迹!我通过和指挥家谭利华以及北京交响乐团的这次合作,学到了很多东西。谭指挥了解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处理作品非常细致、独到。我真的希望能有机会与他们再次合作。”

阿尔伯特说,此次北京之行最让他难忘。在历经半年多的“艰苦攻关”之后,所获得的成就感也如同获得国际大赛一样的愉悦。来北京之前,他已经把独奏版本的《中国纪念》演奏给了德国的一些业界人士。德国已经有乐团要演出这个协奏曲了。阿尔伯特说他深信,这个作品会成为日后世界钢琴文献中的一部。

上一篇:意大利专家来京授艺 下一篇:礼尚队的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