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合作的奇迹

时间:2022-06-01 02:56:50

分工合作的奇迹

不久前,去参观一家制针的小型企业。进入车间,企业经理介绍说,一枚针看起来虽小得不起眼,但制针的过程却很复杂,具体可分解为若干道工序:一个人抽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头……最后一个人将针装进纸盒。这样,整个制针过程被分成大约18道不同的工序。我仔细观察发现,车间里总共10名工人,每名工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两道工序,看上去很轻松。我问经理,就现在眼前的生产状况,一天内能制造出多少枚针?经理肯定地回答,一天内至少能制造48万枚中等大小的各类针。简直难以置信,因为照这个数字去计算,那么平均每人每天制针高达48000枚。我接着追问,如果让一个人负责所有的制针工序,那么一天内会制造出多少?经理摊开双手,笑着说,那恐怕平均下来,每人每天最多制针48枚。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3期)

【素材积累与运用】

同样去完成一件事,因为采取的方式不同,结果竟然有天壤之别:分工合作所取得的成效是个人单干的1000倍。可见,任何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加强合作,齐心协力,能使个人的力量得到足够的放大,从而做出单独一个人根本不能做出的事业。

适用话题:合作 分工 团队意识

退一步的智慧

樊永宝

教授在给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课上提了一个问题:“某处要招一名侦察员。考试的方法是将所有报考的人都关在一间条件不错的房间里。每天有人按时送水送饭,门口有人把守。谁能第一个说服守门人,从房间里出去,谁就被录取。结果有一个人对守门人只说了一句话,守门人就放他出去了。你们知道他说了什么吗?”学生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假装生病,有的说母亲病重需要自己去照顾,有的说有其他的任务要执行,但是这些说法却被教授一一否定了。到了最后,台下女同学说:“他说的是我不考了,所以守门人才可能放他走。”学生们面面相觑,教授一笑:“是啊,那个人就是说的‘我不考了’,因为守门人不可能不放一个放弃考试的人走出房间。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这个人被录取了。”台下顿时沸腾起来,教授又接着说:“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走出大门,最后的结果就是通过考试,那个人被放出了大门,自然就被录取了。”

(选自《南昌晚报》)

【素材积累与运用】

其实,人生也是这样,当我们执著于最初的目标,始终不能取得成功时,不妨选择退一步,一样能收到曲径通幽的功效。是啊,凡事只顾前行,也许会陷入极大的困境。在遇到困难或者陷入绝境的时候,退一步想想,也许你会发现,放弃目标,可能会让人看到惊喜的结果。人生的玲珑棋局,本来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适用话题:换思路 放弃是一种策略

日月潭的茶叶蛋

张天行

一年夏天到日月潭旅游,登上玄光寺的小岛就看见一座小木屋,一位短发老太太坐在小窗台里,用夹子夹起一个个浓香四溢的茶叶蛋,分装在小塑料袋中递给游客。导游介绍说,这位“阿嬷”从二十多岁起便在这里卖口味独特的“香菇茶叶蛋”,到今天已经有超过五十年的历史。阿嬷的生意出奇地好,平常的日子每天卖两千多个,节假日能卖到三四千个。曾有人看着眼红,在附近开了几家类似的小铺,但不久就经营不下去了。也有人找阿嬷讨教配方和制作工艺,阿嬷都一一告知。原来,阿嬷煮茶叶蛋先要将鸡蛋与红茶、海盐和水用大火煮开,煮熟后捞起凉透,再用小木棍将蛋壳轻轻敲出裂纹,最后将鸡蛋再次入锅,放入香菇和红茶,用文火慢煮六个多小时,直至茶叶蛋入味才算大功告成。这样下来,煮一锅茶叶蛋就要七八个小时。阿嬷用料也非常讲究,红茶一定要用大叶的,香菇一定要用椴木的,水一定要用日月潭的湖水。阿嬷的茶叶蛋蛋白滑溜细腻,蛋黄入口即化,红茶的醇厚和香菇的馨香一起着人们的味蕾。正因为如此,她的茶叶蛋经久不衰。而那些自认为学到了阿嬷真谛的人,回去后开始也按照阿嬷的方法煮茶叶蛋。但是不久,他们就嫌麻烦,把鸡蛋和红茶、酱油倒入水中一起煮,然后把蛋壳敲出裂纹了事。所以,不管他们如何向游客吆喝,最终都是撑不了多久就关门大吉。

(选自《三亚晨报》)

【素材积累与运用】

煮茶叶蛋或为小技,但背后体现着职业精神。有时,成功并没有太多的秘籍,就是对一些细节小事的认真坚守。那些为了提高利润而简化程序之类的投机取巧,到头来只能与成功背道而驰。

适用话题:细节 坚守 成功 职业精神 投机取巧 背道而驰

艺贵于“痴”

徐长才

冯・卡门是美国航空动力学大师。他在《自传》里记录了一件自身的“痴事”:一天,夜已深了,他和助手仍在紧张地运算力学方程式。他的助手猛地想起回家的电车只剩最后一班了,他便急匆匆地朝车站赶去。冯・卡门的脑子里仍在运算中,于是糊里糊涂地也跟着助手来到车站。冯・卡门的脑际忽然来了灵感,梦寐以求的数学公式仿佛就当即出现在眼前。他兴奋极了,就什么也顾不得了,立即趴在即将开动的电车车厢上写将起来。他写呀,写呀,他写得飞快,恨不能让公式如瀑布般地从他的笔端飞流直下。售票员大声催促他离开,因为车马上就要开走。然而,沉醉于运算中的冯・卡门无法停下来,他一面发疯似地继续推导方程,一面恳求售票员:“请再等一会儿!”这位售票员还真的颇有修养,能耐着性子等他。就这样,一行行论证缜密的数学方程终于倾泻到车厢上。这组写在电车车厢上的公式,就是后来著名的“紊流的力学相似原理”理论。这一理论对各种飞行器的成功上天,作出了巨大贡献。

(选自《意林・原创版》2013年第4期)

【素材积累与运用】

时光飞逝,人生短暂,我们在人生的征程里需要“痴迷”和“专注”精神。人只有“痴”,在做事时才能进入物我两相忘、神乎其技的境界。在此境界中,自然易生奇迹。学贵于疑,艺贵于“痴”,很多时候,“痴”不仅是创新之本,更是成功之道。

适用话题:专注 灵感 奇迹 成功

心怀恐惧依然向前

姜钦峰

一辆卡车从村子中间的公路驶过,车厢突然起火,车上满载着几十个油桶,里面装的是石油半成品。“砰”的一声巨响,一个火球突然冲上了几十米的高空,爆炸过后,油桶碎片纷纷落在村民家的屋顶上。爆炸声接连不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村民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更让人恐惧的是,卡车着火后并未减速,像一条狰狞的火龙,拖着滚滚浓烟,一路狂奔。慌乱中,有人拨打了119火警电话。当记者赶到时,大火已经扑灭。卡车停在离村子约1公里外的空旷地带,已烧得只剩下一个漆黑变形的骨架。肇事司机是个中年汉子,样子惨不忍睹,衣衫褴褛,满脸乌黑,头发和眉毛都烧焦了。他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发现车厢着火时,本来可以立刻弃车逃命,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那些油桶的威力。但是他越害怕汽车爆炸,越不敢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冒着车毁人亡的危险冲出了人口密集的村子。

【多维解读】

角度一:安全意识不可废。文中司机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方式运输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乃至车毁人伤,这是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意识不可废。

角度二:人性的光芒。肇事司机在灾难降临时,本来可以立刻弃车逃命,但他冒着车毁人亡的危险冲出了人口密集的村子。这又不由得令我们对他充满敬重之情。因为他虽心怀恐惧却依然冒死把卡车开到远离村子的空旷地带,真是一位勇士,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适用话题:灾难 恐惧 人性 良知 责任 担当 职业操守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活动 下一篇:向植物学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