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下我国保险行业的SCP范式研究

时间:2022-05-31 11:42:53

经典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下我国保险行业的SCP范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中国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在2000-2006年之间持续降低,但仍处于垄断程度很高的市场结构。在经典产业组织理论(S-C-P)框架下,本文针对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行业特点分别选取了一些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变量,构建了两个略有差异的实证回归模型,分析了市场结构、企业的竞争行为同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并未明显地影响人身保险业和财产保险业的绩效;人身保险行业和财产保险行业都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然而财产保险业的绩效对负债率较敏感;此外,营销渠道的结构对上述两者的绩效都有明显的影响;投资收益能力对人身险行业的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对财产保险业的影响却不显著。上述结论对未来中国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一些产业政策方面的理论和经验支持。

关键词:保险行业 市场结构 行为 绩效

相关研究概述

1980年,中国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仅为16亿元,人均保费更是只有0.47元。在此后20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的保险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到2006年末,中国的各类保险公司已达到98家,总保费5640亿元,人均保费则达到431.3元,保险业的总资产逼近2万亿元(表1)。

经典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业的市场结构(即市场上的卖者数量、产品差异程度、成本结构等)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价格策略、投资、广告、研发等),后者又决定了该行业的市场绩效(效率、产品多样性、技术进步、利润、消费者福利等)(刘勇,2007)。这一理论又被称为SCP(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分析框架,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之初,主要被用于分析传统的制造业。

通过SCP范式对金融领域的研究始于Bain(1956)对银行业的分析,较为规范的针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些关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对市场竞争产生负面影响的学术论断甚至促成了美联储制定了新的法规对银行合并进行规制(A.Gilbet,1984)。此后,市场结构―绩效范式这一源自产品市场的产业组织分析框架成为了银行产业组织研究乃至金融领域其他行业研究的主流手段。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将SCP范式应用到对保险业的研究中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兵(2007)通过参数法(SFA法)测定我国寿险公司的成本效率,即采取设定先验生产函数(该文中使用的是最常用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式对我国寿险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回归和拟合,再根据拟合出的有关参数来测算各寿险公司的成本效率。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寿险业的绩效与成本效率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为2001-2004年间我国寿险业的绩效水平主要取决于市场结构,而非成本效率。姚树洁等(2005)则利用非参数法(DEA法)对中国的22家保险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它们的技术效率,并分析了技术效率同公司规模、营销方式、内资或是外资保险公司以及人力资本的高低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SFA法和DEA法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前者需要假定先验的生产函数形式,而后者不必;共同之处是两者都需要界定投入和产出以及它们的价格。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被用于测算传统制造业效率或规模经济效应的成熟技术,当被应用于金融业时,会出现难以明确界定投入和产出以及它们相应的价格这一问题,而这将会导致测算结果的不可靠或者失真。

借助SCP框架,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保险业最近几年来的市场结构,并对保险业的绩效做一个直观的总结和描述,最后通过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所能反应的信息,对市场结构、行为特征对绩效的影响做一个实证研究。

我国保险业的市场结构

本文采用两个最常用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来描述中国的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它们分别是市场集中率CRn和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其中市场集中率指标,本文选择的是规模最大的四家保险公司拥有的市场份额,即选取n为4。

表2中,从CR4指标来看,中国财产险和人身险行业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保费来衡量,市场结构都属于垄断程度极高的寡占Ⅰ型,这一指标远远高于保险业发达国家,据统计,2003年保险业发达国家的CR4指标则大多在30%左右。2000年到2006年,财产险的市场集中度一直处于不断降低的趋势,2003年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人身险市场集中度在2000年到2005年间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较为平缓,2006年市场集中相对于2005年有所上升。

如表3所示,从HHI指标来看,人身险保费市场集中度在2003年以前属于市场集中度极高的寡占Ⅰ型,2003年开始为市场集中度稍低一些的寡占Ⅱ型,财产险保费市场集中度则从2005年才从寡占Ⅰ型下降到寡占Ⅱ型。HHI指数的变化趋势特点与CR4指数的变化趋势较为吻合。

我国保险业的绩效状况

(一)人身保险行业的绩效状况

2003-2006年,中国人身保险行业的经营绩效呈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图1),虽然从整个行业来看都是处于盈利状态,行业的税前净资产利润率除2004年外,都接近或者超过10%,但是整个行业的利润几乎被资产和保费规模排在前五位的公司所垄断,它们都是中资人身保险公司。外资人身保险公司,除了个别公司在一些年份有盈利外,其余公司在这四年间都处于亏损状态。

(二)财产保险行业绩效状况

2003-2006年,财产保险行业的盈利水平波动较大,2003年和2005年盈利状况相对较好,行业税前净资产利润率超过10%,中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均衡(图2)值得注意的是,各年度盈利能力最高的公司都不是规模最大的公司,甚至是规模较小的公司。例如2003年三井住友财险公司的税前净资产利润率达到30.74%,为全行业最高,但其当年保费收入仅有6000万元,保费收入达580亿元的中保财产当年的税前净资产利润率为12.57%,仅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国保险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在SCP框架下,市场结构是分析产业组织的出发点,绩效则是研究的落脚点,企业的竞争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影响,同时又会影响绩效水平。精确地观察和描述企业的竞争行为在实证研究中有相当的难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竞争行为难以被量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关数据难以获得。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从各保险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入手,通过财务报表挖掘可能反映保险公司竞争行为的信息,对市场结构、经营行为同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实证研究,总结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主要因素。

(一)建模假设

在建立实证模型之前,首先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保险业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大公司比小公司的绩效好,同一公司随着规模增长,绩效也会提高。

假设二: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将对保险业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一般而言,市场集中度的降低意味着企业间竞争加剧,从而导致绩效降低。

假设三:销售渠道的构成差异会对保险公司的绩效产生影响。可以假设,拥有自主渠道较多的公司比主要倚重销售的保险公司绩效更好,原因是前者离顾客更近,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客户心理和需求,而且销售人员会更加专业。

假设四:投资业绩的好坏会对保险公司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相比较而言,寿险业的负债率更高,对投资业绩的要求也更高,很多寿险产品同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基金并无太大差异。非寿险业则主要依靠承保风险来获得利润,可用的投资资金相对较少,从而对投资业绩的要求相对较低。

假设五:人身保险公司的保费中寿险保费的比重会对绩效产生一定影响。寿险本质上是一种储蓄,无论周期长短,给付是必然的。因此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运营能力要求更高。而健康险和意外险则与财产保险更加类似,以出险概率决定赔款支出。

假设六:财产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支出会对业绩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财产保险的投保人中,机构客户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中国当前的商业环境下,针对机构客户,财产保险公司往往采取向这些法人机构的保险购买决策者提供无法见光的个人回扣甚至是商业贿赂,这些支出主要通过营业费用体现出来。因此有理由假设营业费用支出的高低对财产保险机构的绩效产生影响。

假设七: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率高低会对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负债率越低,经营越稳健的公司绩效越好。原因是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中流动负债的比例非常高,一般都超过90%。因此负债率高的财产保险公司在短期内面临的财务压力和风险较大,会对绩效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在考察其资产规模的时候还应当考察其负债情况。

(二)影响因素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分别针对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行业建立两个略有差别的回归模型来分析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1.人身保险行业。方程(1)是人身保险行业的绩效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1)

其中i和t分别代表样本公司和年份,时间从2003年至2006年共四年,样本公司为2003年以前成立的17家主要的人身保险公司。ROA为税前资产收益率。ln(assets)为取对数后的总资产。YJ为佣金和手续费支出与保费的比值,它的值越高说明公司对渠道的依赖程度越高。SY为投资收益与退保和给付的比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人身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相对更高,或者退保和给付的比例更低。MD为人身保险的保险密度,它可以衡量整个行业的规模。CR4为人身保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2004-2007年)。经过对比选择和豪斯曼(Hausman)检验后,采取随机效应模型估计该面板数据。

回归结果支持了几乎所有的假设(表4)。回归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人身保险业的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是明显的,平均来看,如果公司规模扩大1%,税前资产利润率将增加1.6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人寿保险公司可以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获得很大的好处。对于那些处于严重经营亏损的小公司而言,扩大规模是改善绩效最重要的手段。

如果保险公司提高直接销售产品的比例,减少对渠道的依赖,那么佣金和手续费每减少10%,公司的税前资产利润率就会增加1.5%,这也是个非常显著的效应,说明我国的许多保险公在自有司销售渠道方面比较薄弱,即便有损盈利能力,还是不得不依赖渠道。

如果人身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同退保和给付的比值提高10%,那么利润率就会提高0.25%。这说明对于寿险保费比重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投资营运能力显得很重要;或者说如果保险公司投资绩效不够理想的话,降低寿险业务比重也会给公司的盈利带来正面影响。

从人身保险密度(MD)的系数来看,中国人均人身保险支出增加100元,将会使人身保险公司的利润率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这进一步印证和说明了较快增长的中国保险密度给中国的人身保险业带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市场集中度(CR4)的系数无法通过统计上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没有证据证明中国人身保险业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影响了行业的平均绩效。这也引申出进一步改善市场结构不会恶化行业绩效这一层含义。

2.财产保险行业。方程(2)是财产保险行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

(2)

其中i和t分别代表样本公司和年份,时间从2003年至2006年共四年,样本公司为2003年以前成立的20家主要的财产保险公司。ROA为税前资产收益率,ln(assets)为取对数后的总资产。YJ为佣金和手续费支出与保费的比值,它的值越高说明公司对渠道的依赖程度越高。FY为保费费用率,为营业费用支出与总保费之比。D为表征是否积极投资的虚拟变量,因为在观察期内,有相当一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均为零,这说明他们没有采取除银行存款外的其他投资方式。因此当一个公司的投资收益为零时,D=0,否则D=1。FZ为资产负债率。MD此处为财产保险的保险密度,它可以衡量整个行业的规模。CR4为财产保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所有数据均来源于2004-2007年《中国保险年鉴》。经过对比选择和豪斯曼(Hausman)检验后,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从回归结果来看(表5),大部分系数的符号均符合之前的假设,且获得了统计上的支持。

财产保险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其系数的绝对值超过了人身保险行业。但是资产负债率对人身保险公司的绩效有非常明显的负效应,资产负债率上升10%,税前资产利润率会降低2.3%。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公司的业务扩张过快,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那么会抵消规模扩大对绩效带来的正效应。通常资产负债率可以用来衡量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不难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是不冲突的。

佣金和手续费占保费的比例这一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验证了前文的假设,即如果财险公司降低对渠道的依赖,将会改善自身的绩效,当这一比例降低10%,财产保险公司的利润率提高7.8个百分点,这就说明自有渠道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重要性。

通过回归结果还可以看出,保费费用率上升10%,利润率会降低1.4%。营业成本越高,利润率就越低,这本是一个很自然的结论,但是正如我们假设的那样,如果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中充斥着较高的公关费和商业回扣的话,这个公司的绩效将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这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其一是产品和服务竞争力较差的公司更倾向于利用商业回扣这一潜规则;其二是销售费用较高的公司并不能取得较好的回报,如果把较高的销售费用理解为变相的价格竞争的话,这说明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价格优势,而是产品和服务的优劣。

保险密度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影响没有获得统计上的支持,与假设不符。本文的理解是,财产保险业即收即赔的特征较为明显,保费收入增加,赔付支出也会相应增加,因此从行业层面来看,保险密度增加对绩效的影响有限。

同人身保险行业一样,市场集中度降低对财产保险业的绩效没有明确的影响,没有证据表明因市场竞争程度提高而削弱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获利能力。

结论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保险业近年来的市场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市场集中度指标显示,中国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在2000-2006年之间持续降低,但仍处于垄断程度很高的市场类型,无论人身保险行业还是财产保险行业,都是由少数几家公司占据了75%以上的市场份额。财产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人身保险业下降趋势更明显,幅度更大。人身保险行业年的市场集中度在2006年还有所上升。

2003-2006年间,中国人身保险行业的绩效表现为两极分化、苦乐不均。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公司规模是影响我国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规模最大的几家公司包揽了几乎整个行业的利润,而众多小公司由于规模的制约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由于垄断程度仍然很高,市场竞争程度的略微上升并没有影响到人身保险公司的绩效。由于人身保险公司普遍拥有较少的直销渠道,而依靠中间人的销售模式削弱了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除了公司本身也需要在这方面多做努力之外,政府也应当鼓励和扶持人身保险公司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营销网络。投资收益的高低与寿险保费的比重这两个因素也共同对人身保险公司的绩效产生影响,寿险的比重越高,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就相应地就越高。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这是制约人身保险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监管当局应当在不失审慎的前提下,不断扩大人身保险业投资范围。

对财产保险行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收益率也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同时对公司的负债率有着较高的要求,过高的负债率会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稳健的扩张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说较为重要,监管当局应当提高对财产保险公司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并加强监管。同人身保险行业一样,财产保险公司也应当加强直销网络的建设,公司直销比销售更加稳健和高效。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努力降低运营费用,控制隐性的营销成本,在产品的多样化和服务水平方面多下功夫。与财产保险行业不同的是,财产保险公司投资行为对绩效没有明显的影响。另外,财产保险密度的增加并没有对整个行业的绩效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A. Gilbet:“Bank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A Survey Journal of Money” [J].Credit and Banking,1984

2.张本照,邱媛.开放经济条件下中资保险业的SCP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2)

3.刘兵.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7(4)

4.姚树洁,冯福根,韩钟伟.中国保险业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7)

5.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保险年鉴(2004-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继民(1976-),男,云南大理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师。

胡坚,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产业优化升级战略视角下农业多功能性发展探析 下一篇:基于钻石模型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