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懿:我的双重设计身份

时间:2022-05-31 10:07:59

宋懿:我的双重设计身份

设计领域的实践者

宋懿,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留校后出任首饰设计专业教师一职。她曾经精心打造出无数优秀的珠宝设计作品,多次斩获设计业界大奖,然而与其它设计师不同的是,她具有“双重”身份,其一就是指导和培养未来的珠宝设计师。和宋懿交谈之后不难发现,她是一个有着独立精神并且思维缜密的设计领域实践者。这个实践首先是教学实践。

“2010年最迫切需求的10种职业在2004年时根本不存在,所以老师要教给学生:胜任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不存在的科技,解决我们还未曾想到过的问题。对于四年制理工学院的学生来说,一年级所学的知识,有一半在三年级时就已经过时了。美国劳工局统计,现在的学生将在38岁时做过10~14份工作,四分之一的人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待不到一年,二分之一的人则待不到五年。所以,作为一名设计师,我的责任是思考未来,基于未来去创造,作为一名老师,我的责任是教育学生胜任未来”这就是宋懿对于设计师以及教师这两个身份的期待和定义。宋懿坦言道,“我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这个职业。当学生们大量的创意信息汇聚在一起时,分享创意成为了我的思维营养。”像大多数人一样,学生时代的她也曾为如何做出“好”设计苦恼过,而创作的过程也没有想象中那般轻松,更何谈快乐。在成为教师后,如何诱导学生“快乐设计”成为一个基本命题。一次次放肆的头脑风暴,一次次的快乐惊喜,让宋懿和学生一起享受设计。在课程中,为了同12年应试教育留下的痕迹“战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她鼓励学生设立属于自己的“portfolio本子”,收集生活财富、纪录点滴灵感。她坚持用自己独特的“游戏”教学、“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授学生如何用设计谋生。她会把自己的成长感悟传达给学生,她说,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会认知自己,寻找特征后创造差异,找到传播途径,去做能够影响更多人的设计”

每个人都对未来都抱有美好的理想,宋懿说她很幸运能够成为一部分人通向理想之路的指路者,或者说是同行者。除去教学,设计也是宋懿工作的重要主题,在一个个设计实践中检视自己、纪录成长。但是,教育者可谓是幕后的推手,教育的结果是否对产业产生影响则更为重要。此时的她,幕后与台前并行,通过项目创造设计的商业价值。

跨界应用的协作者

宋懿的另一个身份是设计管理者,与品牌、机构进行项目合作。教师可能只是关心“设计从哪里来?”,但宋懿更关心“设计到哪里去?”教学工作之余,会带领学生以工作营形式参与社会项目,在实战项目中教育学生,同时为产业创造价值。“我很享受这样的双重身份,它们并不矛盾,甚至相辅相成”,热爱思考的她从各类项目中又认识到了自己的另一面。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团队协作,而设计最终会上升到策略和管理,宋懿就是那个头脑清晰的管理者,引导团队成员进行跨领域协作。经过磨合,她带领团队完成的创意方案获得企业的大力认可。

教学中对设计方法的探索、研究与对创新的坚持,在项目实战中发挥了作用。和一般受委托的设计机构不同,她带领的团队总能“不按常理出牌”,从“创意”的角度给予企业惊喜和启发。

宋懿先后主持了疯果创意产品设计工作营项目、洛宝贝形象手作产品研发项目、创意种子库建设等多个项目。合作初始阶段,尽管对方需要的也只是几件产品设计,而宋懿提供的却是“创意方案”,并能够介入到公司内部担任创意整合顾问,这样比单纯的产品设计更有挑战的魅力。例如,其中的“地图丝巾”创意方案:将城市的某一区域的时尚地标、文化地标、美食地标印到丝巾上也许并不新鲜。但他们除了为丝巾注入装饰价值外,还使其具备信息价值,让丝巾和生活产生联系,并且把丝巾打造成“评价媒介”。

当设计不只是绘图,不只是整个创造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时,设计就不仅仅是设计了。就如同我们不会称苹果的乔布斯为设计师一样,而是改变世界的人。乔布斯不仅仅是设计了iphone的外形和功能,而是重新定义了手机规则,在用创新制造梦想。所以,谈及未来,宋懿希望能够延续她的双重设计身份。无论是“受人与渔”的设计领路人,还是创意团队中的管理者,都会继续践行她对设计理解与期待。

上一篇:从市场引导到竞争参与 下一篇:旋转不息 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