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诚实信用条款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化适用

时间:2022-05-31 09:08:13

论诚实信用条款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化适用

一、诚实信用原则演化过程的历史考察

(一)大陆法系诚实信用原则的发展

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诚信契约与严正契约相对,严正契约要求债务人完全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合同,而对于合同未规定的事项无需履行,对契约的解释,只能以契约文字含义为准。

诚实信用的近展是在欧洲法典编纂运动阶段。 而在现代民法阶段,诚实信用原则突破了债法的范围,逐步确立起在民法中的基本原则地位是在二十世纪中。 我国现代法律在立法及法律理论方面受日本、德国的影响很大,在我国立法中,诚信原则在民事立法的确认是从一般到特别的发展道路,即先有《民法通则》确立的基本原则,再在各单行法中成为基本原则。

(二)英美法系诚实信用原则的发展

对英美法系而言,以判例法为主要内核的法律体系更加注重以往判例的指导作用,随着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比较深入,英美法系中虽然没有大量的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一般性规定,但却可以在各种有关于合同义务的特别法律规定和判例之中找到很对关于诚信原则的规定。英国法律虽不承认依照诚信原则进行磋商或者依照其履行合约是一项基本义务,但与一般合同法相比,在特别合同法中的特别合同都包含明确的用诚信来表述的义务;相比,美国在这方面和英国有很大的不同。英美法系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运用,对于处在法律完善阶段的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引入与不足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新发展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的决定》第二次修正,在最新的《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增加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基本原则的条款。这是当事人处分权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制约,要求审判权在合理范围给了私权流转的空间。新《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诚信原则,有利协调当事人之间或者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平衡关系,体现了立法者顺应社会普遍关注和审判实践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也同时保障了正常的审判秩序,推动了审判方式的改革。

(二)民事诉讼法中引入诚实信用原则的必要性

1.适应协同性的诉讼模式

协同性诉讼模式是在民事诉讼法在确立诚实信用后后所出现的新型诉讼模式。 为了克服两种诉讼模式的弊端,诚实信用原则无疑成为漏洞补缺的作用,可以减缓当事人在诉讼模式的对抗性和不平等性,平衡司法主体与当事人的关系。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引入,所造成的结果绝不至于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增减,而是一种新型的诉讼模式的诞生,反映了诉讼文明的新发展。

2.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必然联系

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与实体法有着一脉相承性,同样都应用于民事领域。根据马克思的的著名论断:“审判程序和法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此密切,就像植物的外形和植物的联系,动物的外形和血肉的联系一样。审判程序只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内部生命的表现。”同样作为法律的民事诉讼法同样应有内在精神,如若在民事诉讼法中不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则无法真正贯彻民事实体法的内涵,而民事诉讼法更是作为民事实体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一般原则性条款的适用缺陷

虽然最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但是较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相比,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适用上也存在着不小差距。 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规范弥补了本身的模糊性和抽象性缺点外,对于白地型漏洞和预想外型漏洞有着更好的弥补作用,从而提高诉讼效率,保证诉讼公平,更好弥补民事诉讼法空白之作用。

三、对于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适用

(一)诚实信用原则对法院的具体适用

1、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的解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可以基于案件的具体情况,根据公正、衡平的精神以及法律原则进行判断、作出判决的权力,也指法庭或法官在诉讼当事人无权请求其作出某种行为的情况下,自由决定做或者不做的权利。 法官的这种自由裁量权即是来源于诚实信用原则,通过赋予自由裁量权给法官群体,对于立法者未预见之的情形用诚实信用原则补充法律漏洞,实现公平裁判,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的变化。 史尚宽先生把诚信原则看作掌握在法官手中的衡平法。

(二)诚实信用原则对当事人的具体适用

1、引入宣誓制度,赋予法律道德约束力

为了保证诚信原则的真正落实和贯彻,我国有必要建立一种宣誓制度。宣誓制度是属于一种保证陈述真实的预防性制度,属于一种心理上的诚信默许,它适用于当事人,同样适用于诉讼参与人。

2、确立真实义务,明确违反真实义务的法律后果。

真实陈述义务是指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具有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所作陈述必须为真实的义务,反对虚假隐瞒。对违反真实义务的行为应视为一种特别侵权行为,造成其他参与人的利益损害,承当诉讼欺诈的法律责任,并进行民事赔偿;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不进行真实陈述的当事人,法院可以驳回他的诉讼请求或对其提供的证据的可信力重新审视;处于一定额度的罚款,将其列入不信任名单,对其以后的诉讼活动产生阻力。

3、禁止滥用诉讼权利

滥用诉讼权利是指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却适用诉讼法赋予的权利阻挠诉讼权利禁止的行为,这样运用诉讼权利不仅背离了其本来的真实目的,而且拖延诉讼进程或者为法院审判设置人为障碍,增添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和诉讼成本,从而迫使对方当事人放弃诉讼。我国《民事诉讼法》已经设立相关条款予以规范。

(三)诚实信用原则对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具体适用

其他诉讼参与人作为诉讼程序的辅助元素,其包括诉讼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在诉讼进行中,这些参与诉讼这对案件的证明,对于法院认定案件事实至关重要。因此,其他诉讼参与人应诚实善意履行自己的诉讼行为。

(四)构建法律制裁性机制,加强强制措施

诚实信用原则能充分发挥指引、规制作用并产生良好的法律效果,需要构建法律制裁机制和法律救济机制应对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事件发生,用以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现实基础。制裁机制以强制措施为主,以达到法律的权威性目的。

结语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推动了程序法的发展。而程序正义这一内在本身要求使得我国在构建民事诉讼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适用时,必须要结合这一内在要求来实现和完善民事诉讼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特有品性,形成合理构建。将诚实信用原则实质化,以适应协同性诉讼模式,保证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适用,进而使得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制度的有机结合,积极平衡利益群体间的关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终实现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统一,推动民事诉讼法的发展。

参考文献

[ ]李双元,温世扬.比较民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145

[2]梁慧星.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缺[J].法学研究,1994(2):22-29

[3]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J].法学家,2003(3):92-104

[4]李后龙.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认知及其规范[J].人民司法,2012(5):37-41

[5]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19

上一篇:丹尼尔·戴·刘易斯:“戏痴”从未拍过烂片 下一篇:基于测试用例的应用本体需求验证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