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异端”拍手叫好

时间:2022-05-31 08:55:04

在一节数学复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一批梨,如果每筐装30千克,正好装35筐,现在只有30个筐,要把这些梨都装上,每筐必须多装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生1:我的列式是30×35÷30-30

生2:我的列式是30×(35-30÷30

我点头表示赞赏,正想接着出示新的习题,一位学生稍作迟疑,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生: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列式是35-30

话音一落,教室里哄笑声、质疑声四起。

师(愣住),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我……

生1:老师,他的想法肯定是错的,他解题只用了两个条件。

生2:很明显,他是在凑得数。

生3:他的列式如果理解为35筐减30筐,求出的应该是比原来多几筐,不是所求的问题。如果理解为35千克减30千克,那么算式就无意义了。我认为他的算式是错的。

……

同学们争论不休。

师:这位同学的列式是否有道理呢?我们分小组好好讨论一下,好吗?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过了几分钟,有几位同学激动地举起了小手,像是有了新的发现。

生4:我们认为他的算式是正确的。因为这一题梨的总质量是一定色,是30×35千克。用35个筐装,每筐装30千克;如果用30个筐装,则每筐装35千克。所以每筐多装35-30千克,也就是5千克。

那位同学很激动,小脸涨得通红,其他同学眼中流露出欣赏的目光,我也向他翘起了大拇指。

评析:

写故事可以不拘一格,解数学题可是有“格式”的,但今天的数学课出现了“异端”。“异端”来得出人意料,触及了学生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因而引起了哄堂大笑,然后是争论不休。同学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正是各种思维火花碰撞的时候,正是他们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它体现了孩子不同的思维能力,能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作为执教者,我课前也无此创新设计,但当“异端”来临时,没有武断下结论,而是勇敢地保护这个“异端”,并把它抛给学生自主研究,小组讨论。假如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办法,这位学生创新的萌芽就会被扼杀,全班同学也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创新思维训练。正是这“异端”,同学们跳出了自身固有的框框,促进了这星星之火的燎原。

我们为“异端”拍手叫好。

(陈丽萍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小学校 213000)

上一篇:“减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下一篇:科学阅读 快乐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