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31 05:59:58

秦皇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近年来,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综合利用的话题,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精神的逐步落实也在逐年升温。秦皇岛是一座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城,但拥有8所高校,仅燕山大学一所学校的体育场馆面积就有179640m2,相比作为08奥运会足球分赛场的秦皇岛奥体中心168700m2还多出1万多平米。秦皇岛其他7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虽大小各异,但为满足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外锻炼、运动竞赛的需要,体育设施均较齐备。因而对秦皇岛高校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模式展开研究,对秦皇岛全民健身纲要精神的落实、体育产业开发等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秦皇岛高校体育场馆现有管理模式

秦皇岛高校体育场馆现有管理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线性模式,8所高校体育场馆均由学校的体育院(系、部)负责管理使用。虽有部分高校体育院(系、部)下设场馆中心,但仍由体育教师兼任中心管理之职。场地的维修保养及设备添置均由学校出资。8所高校体育场馆仅燕山大学羽毛球馆对社会开放,偶有部分高校场馆承接社会的竞技比赛,但仅能描述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偶尔接触,基本看不到市场化经营的痕迹。

二、制约秦皇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因素

(一)学生安全问题

虽然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时段是学生的非授课时间,但开放的场馆使学生与社会健身者产生近距离的接触,特别是一些学校的教学区与运动场馆区并没有分开,所以体育场馆开放后,学生的安全是一大问题。

(二)费用问题

场馆开放将给学校带来额外的损耗,包括人工费、场地维护费、器材耗损费等。这笔费用是政府承担、学校买单,还是锻炼者自付,这就涉及收费问题。免费开放是不现实的,收费开放又涉及责任问题。

(三)责任划分问题

社会群体使用学校场馆,一旦发生意外,谁来承担责任?若是收费开放,学校就有责任和义务,而学校以什么标准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政府并没有专门性的文件出台。

(四)管理系统新的平衡问题

高校体育发展有其自我的完善系统,其系统是由学校管理层、经济发展、文化等诸多子系统组成的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它们内部存在着结构上的组合,每个子系统都各自发挥特定的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系着高校体育发展体系作为一个整合的系统而存在。在不受外部因素刺激的时候,其系统一般保持平稳均衡状态。社会体育人员的加入,使高校自身体育发展体系新增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因素,将会打破高校体育发展体系系统的原有平衡。

三、秦皇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综合利用模式的探讨

(一)外包经营模式

指由校外人员或单位承包学校体育场馆、设备的管理模式。双方事先签订好合同,承包方按期付款,体育管理部门不参与管理。其最大优点是节省本校部门的人力和精力。缺点是承包者往往会因为过于强调经济效益,从而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或降低服务质量,并可能由于承包期的因素,在使用体育场馆设施上出现短期行为,学校调控能力差。

(二)集体承包经营模式

由校内教职工集体承包或由校内教职工和校外人员共同经营管理学校体育场馆,优点是经济责任目标明确,自负盈亏;既能排除上级领导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又能克服教职工对学校的依赖心理,充分发挥他们自主经营的才智和能力;承包者为开源节流,势必利旧用废,有利于场馆的维护和改造;学校既能盘活现存资产,又能承担较其它经营方式更小的风险。可以说,该模式是学校体育场馆首选的经营管理模式。

(三)责任制管理模式

这是指在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内成立一个组织,专门负责体育场馆的管理,体育部进行间接管理的管理模式。该组织的管理人员可由本部门的体育教师兼职或非教师担任。教师兼职参与管理的优点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熟悉体育场地设施情况,有利于体育设施的充分利用和保养;有利于提高体育服务质量;有利于体育部门统一调控使用体育设施。但教师若兼职过多,就会分散精力,影响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轮流值班经营模式

这是指由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直接参与体育场馆的管理,教师轮流值班,参加经营工作,共同管理体育场馆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具有较大的调控能力,也可避免因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现象。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责任不明确,经济效益好时问题往往不明显,经济效益差时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四、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综合利用的前提保障

(一)政策保障

有关部门首先要制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之类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权利和义务、收费内容和标准、校园治安处罚规定及活动中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等。

(二)引进保险机制

学校体育场馆之所以难以向社会开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场馆在开放期间发生意外伤害问题的解决。学校应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由保险公司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专项责任险。

秦皇岛科技局课题论文,编号:20104007001

上一篇: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下一篇:浅析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