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

时间:2022-05-31 02:10:44

摘要:骨质酥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衰老性疾病,同时妇女绝经后也多患此种病症。为了女性健康,让其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保健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从中医和西医角度进行病症的诊断、发病机理确认、治疗方案等等各有区别,想要了解最新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资料就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知识的整合分析。本文通过介绍当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从病症的判断、治疗方案的确定、治疗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进而让读者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最新治疗手段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以便能够有效防止相关病症的产生。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治疗方案;治疗手段

1前言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于其他病理原因的骨质疏松症,它产生的根源在于妇女绝经后雌性激素的大量减少,进而导致的大量钙质流失。病症表现为妇女全身骨量值的大幅度下降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的严重破坏,间接引发骨脆易折的骨骼病症[1]。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受此病症影响产生的骨折、骨裂现象频繁,并且此病症在妇女绝经后几年内便初露端倪极大的影响了老年生活。由此病症产生的药疗费用以及养护金额绝大,因而它已经上升到了公共健康安全问题的层次。据调查我国有近1/2的妇女受此病症的困扰,因此其病因的分析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已经迫在眉睫,下文笔者将结合国内外病症研究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2]。

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发病机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表现为骨量以及骨密度的下降,因此患者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病情产生和发展悄无声息,不容易被患者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在年老发生骨折时才被诊断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隐蔽性强、病理特征不明显等因素让体检和诊断检测成功率大大下降,因此单纯的临床病理观察确定治疗方式是不科学的。目前最为形式有效的检测技术为双能X骨密度测定[3],它根据骨量损失量进行骨质疏松症的判断,一旦受检测者低于正常健康人骨峰值2.5 SD以上,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个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考虑到骨质疏松症对于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需要尽早的进行病症诊断,对于患者要尽快的采取治疗和保养措施,如果一旦发生了严重的骨折、骨裂症状,在治疗外伤的同时要辅以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手段,增加骨量。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有着个体的差异:①存在骨折病史和骨脆的症状;②有家族骨质病史;③体重指数过低;④绝经较早的妇女;⑤骨质疏松治疗中的患者。具有以上特征的中老年人需要及时到相关医院部门进行定期检测,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症。

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产生中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解。西医认为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造成雌激素在女性体内含量大大减少,而雌激素担负着抑制破骨细胞活动、促进骨细胞产生的重要责任。而雌激素水平严重下降,①PTH产生受到阻碍,致使肠胃对于钙质的吸收效率降低,女性整体钙质吸收减少[4];②破骨细胞由于雌激素的减少受抑制程度降低,骨流失大于骨形成,骨骼形成、骨胶原成熟、骨质转换等等方面受到限制,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产生。

传统医学认为,肾主骨,骨的吸收、成长、生成、消融等都与肾精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女性绝经是肾气衰弱,肾精贫乏的表现,骨失肾髓,便失精神,因而骨弱、骨痛、骨衰等都是肾源丧失造成的。由上可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与肾脏失调、血气不足、失髓血淤有关。绝经后的女性身心都会产生较大的变化,营养吸收、身骨疗养等大不如从前,先失天元之精华,后补不及失,因而骨髓失神,引发骨质疏松[5]。最新中医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伴随着"血瘀"的出现,"血瘀"成为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确定原则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一般病症医治原则有所不同,常规病症需要大量的检验和病理分析之后才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而当医生发现患者有骨质疏松症症状时,就要考虑给予患者适当的骨质增强干预。①由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案都是比较平和,即使出现误诊的情况,患者摄取的药物也基本没有副作用[6],②骨质疏松症需要尽快的解决以防止问题的扩大。骨质疏松症治疗需要秉承着减缓骨质下降,增强患者骨密度,防止骨折发生的思想,同时骨质改善计划需要有计划性和目标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原则。

3.1确保基础补钙药物中钙剂和维生素D的合理运用 骨质疏松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钙质的吸收远远小于钙质的流失,因此增多钙质的摄入量能够确保钙质的有效累积,另一方面钙质的充足还有益于神经肌肉。维生素D经过肾脏吸收能够有效调节体内钙代谢功能,无论中西医都承认,单纯的补钙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维生素D与钙剂的混合使用能够提升钙质的吸收率,对于绝经后亟需补钙的女性有着巨大的好处。

3.2根据不同的病理进行治疗手段的确定[7]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众多,例如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PTH等,它们针对的骨质疏松症病理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结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采用合理的药物搭配。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女性体内雌激素含量剧烈下降产生,因此辅助雌激素注射等手段进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需要注意雌激素的应用需要深入探讨和求证,以免产生禁忌症。

4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医治手段

4.1西医药物治疗 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思想是"开源节流",即促进骨形成药物与抑制骨吸收药物的搭配使用。利于骨形成的药物,PTH是甲状旁腺分泌进行钙磷代谢调节的重要激素[8],对于绝经后PTH生成量不足的女性来说,人工注射干预钙质吸收是非常重要的摄取方式。氟化物也是促进骨质沉淀的重要药物,它简单来说是化学的沉淀反应,将羟基中氢原子进行替换,形成骨质沉淀物--氟羟磷灰石。氟化物的少量摄取能够针对解决绝经后女性钙质流失较严重的骨小梁,并且通过增加骨细胞的方式提高骨量,安全可靠。但大剂量的氟化物可能会抑制骨钙化,因此氟化物的剂量要严格把握[9]。减少骨吸收目前最有效并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为雌激素代替疗法(HRT),雌激素能够直接提升骨自我构建能力,并且抑制PTH产生,减少骨吸收。相较于最受推崇的HRT其他例如SERM、CT、双磷酸盐等也展现了优越的药理能力,还具有降低并发症的优点。

单纯的进行钙质的补充以及雌激素的摄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应促进吸收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保证补充的物质能够有效的吸收。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便是控制体内雌激素受体的有效药物,它能够通过刺激DNA上的RSE即应答素,调节身体中不同生理激素的产生和作用,进而控制破骨、成骨细胞的各项吸收指标。

4.2辅助疗养手段 仅仅是药物的治疗还不够,PMOP的防治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强调饮食搭配合理,食用含钙和维生素高的食物,譬如海产品、豆类、动物肝脏等[10];注重身体锻炼,有助于骨质调节因子以及前列腺素的产生,并且运动器官的调动能够保证血液循环和内分泌均衡;合理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无法使用药物的患者,防止不良运动习惯造成的骨质损伤,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身体的调节,保证身体循环平稳。

5总结

有本文可知,无论中西医都在PMOP治疗方面有相应的成果,但是其各自的缺点例如中药标准不统一、缺乏监管,以及西药副作用大、有风险等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治疗体系,指明了治疗PMOP的发展蓝图。

参考文献:

[1]Peris P, Martínez-Ferrer A, Monegal A, et al. 25 hydroxyvitamin D serum levels influence adequate response to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Bone,2012,51(1):54-58.

[2]Papapoulos S, Chapurlat R, Libanati C, et al. Five years of denosumab exposure in women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results from the first two years of the FREEDOM extension[J].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2012,27(3):694-701.

[3]McClung M R, Benhamou C L, Man Z, et al. A novel monthly dosing regimen of risedron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2-year data[J].Calcified tissue international,2013,92(1):59-67.

[4]McClung M R, Zanchetta J R, Racewicz A,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sedronate 150-mg once a month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2-year data[J].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2013,24(1):293-299.

[5]J?nsson B, Strm O, Eisman J A, et al. Comment on:cost-effectiveness of denos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2012,23(7):2063-2065.

[6]Chau D, Becker D L, Coombes M E, 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denos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in Canada[J].Journal of Medical Economics,2012,15(s1):3-14.

[7]Compston J. The use of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Endocrine,2012,41(1):11-18.

[8]Serrano A J, Begoa L, Anitua E,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endronate and zoledron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Gynecological Endocrinology,2013 (0):1-10.

[9]Sieber P, Lardelli P, Kraenzlin C A, et al. Intravenous Bisphosphonates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Safety Profiles of Zoledronic Acid and Ibandronate in Clinical Practice[J].Clinical drug investigation,2013,33(2):117-122.

[10]Sieber P, Lardelli P, Kraenzlin C A, et al. Intravenous Bisphosphonates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Safety Profiles of Zoledronic Acid and Ibandronate in Clinical Practice[J].Clinical drug investigation,2013,33(2):117-122.编辑/张燕

上一篇:信息化建设中CAD制图的标准化问题探讨 下一篇: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中制动能量回收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