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音乐

时间:2022-05-31 02:04:17

拿什么拯救音乐

小柯,很多人都不知他的本名叫柯肇雷。集作词、作曲、演唱于一身的著名音乐人。多次获得流行音乐最佳作曲、最佳制作人等奖项,为那英、林忆莲等著名歌手创作歌曲。其代表作有《归去来》、《北京欢迎你》、《等你爱我》、《永远有多远》、《因为爱情》等。

2010年,风光一时、创办仅两年的小柯音乐学校暂停招生,“做学校可能是我做的最后一件天真冲动的事。”时隔两年后,小柯再度谈起学校时,已然冷静而淡定,“当时的我一厢情愿地想把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大家,相信学生们都想学,但后来我发现,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是来接受知识的,而是来寻找机会的。”

小柯所说的机会是指文凭、出国、演出成名。“当这些你都给不了他们,仅有一腔做音乐热情是不行的。知识是船,文凭、就业是水。看明白了,我就知道办学校的事情可以暂缓。”

2008年小柯为北京奥运会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公益歌曲《北京欢迎你》。录制第一版《北京欢迎你》时,在80个录制歌手候选人中,79钟内前3分钟竟然没有一个大陆歌手。

“我们流行歌手的基本功,都是在舞台上‘磨炼’出来的,10个里淘汰七八个,不像港台、欧美流行歌手都是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小柯颇感无奈地苦笑,“那一年,我想,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陆音乐人,是否应该做点事儿。”

抱着全方位培养有音乐素质的新人及打造内地流行音乐的理想,小柯创力、了音乐学校,它曾经被喻为国内流行音乐的“黄埔军校”。课程中除了声乐课、节奏课等音乐课外,小柯还为艺人发展铺路设置了心理素养、表现力、媒体应对等课程,他希望能教给学生表达的方式,让他们用音乐的方式来诠释内心的想法。

然而,就在他的“学院派音乐教育与流行音乐歌手的需求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之桥”的目标已经接近时,他却失望地发现学校只是链条中的源头,而末端解决不了,源头再好也没有用。

末端就是市场。事实上,唱片市场从2002年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柯说,过去做唱片之后,不过就是开新闻会、打榜、拍MV、演出,但新的网络时代出现许多很复杂、专业、很新鲜的问题。

以前唱片公司为了包装和推广一个歌手投资很巨大,例如打榜、做活动等,但如今微博就可以代劳一切,几乎是零费用。著名的音乐制作公司太合麦田公司CEO宋柯对此很有体会,有一次公司推荐的一首歌被王菲转了,结果在网络上被转发了1万次,他笑称,找唱片公司还不如找名人微博。

同时,音乐潮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方面是低制作成本的网络歌曲大流行,另一方面则是港台R&B、Hip-Hop音乐的走红。

网络发达的年代,带来的问题还有歌手的成名已不完全是“挖掘一签约一幕后培养一发碟”的传统过程,网络红人和选秀明星都可能一夜成名,“以前,我不承认传统的音乐产业模式已经死了,但现在我已经非常同意这种说法了。在这些背景下,我觉得唱片公司已经没有多大的存在必要。”

那些曾经的音乐大佬们已经纷纷忙着“转行”。宋柯宣布“从此不签歌手,转型做版权公司”,还开始卖起烤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高晓松宣布《万物生长》是他发行的最后一张实体专辑,而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变身为电视台的香饽饽、主持界的新贵,除了出任好几个电视台选秀比赛的评委,还主持着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

小柯2002年创办的音乐制作公司钛友文化也已倒闭。

曾经想做中国最好的音乐制作公司的小柯,拥有词曲创作队伍、一支专业乐队、专业录音棚,甚至还维持一支管弦乐团。从唱片的全流程角度上说,钛友文化都是非常专业的、有经验的。小柯说:“我们能成为最好的唱片制作公司,从词曲创作到录音,到最后缩混,我们都可以完成。”不过,他却“深刻体验到唱片业残酷现实”。

“唱片业死掉了,但音乐未死。”饱受打击的小柯,依然执著于音乐。如今他的身份已转换为音乐剧的导演兼编剧、剧场老板,他从不认为这种身份的变化是转型,相反的,他称自己是往音乐行业更深的层面前进,“我要给音乐找个落地的载体。”

小柯剧场坐落在798火车头广场的北侧,一座二层小楼。一楼除了可以就餐、看书、喝咖啡,还有一个小型舞台,二楼就是剧场,能容纳200名观众。现在正在上演小柯的音乐剧《凭什么我爱你》,而另一部还未命名的新戏正在紧密排练中,将于6月下旬开演。

《凭》是一部诠释了现代社会悲喜爱情的音乐剧。这部讲述了在阴差阳错中两男一女感情纠葛的故事,不仅让人对纯真的爱情产生向往,同时也让观众在感情的洪流中看到了现实社会的阴暗面,剧中有着很多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暗讽,让观众感同身受。而轻松、诙谐的音乐与唱词,更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

“昨天,上座率又突破九成。”小柯说。这部写于2007年的音乐剧,至今已演出了100场。很多人对中国本土音乐剧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按照国际音乐剧产业化运作模式,只有高投入、大制作、长线演出才能获得较高回报,而中国的观众目前还不具备消费实力和欣赏水平。“我极力避免高投入和大制作,我希望观众能从剧中感受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戏剧以外的任何。”

小柯的戏剧依然收获了高票房。今年4月,也是由小柯担任编剧、导演以及音乐创作的音乐剧《因为爱情》,在演出后期,每场票房爆满程度超乎小柯本人及投资人的想象,“前三场的票不是很好卖,只有不到六成的观众,但到了最后的几场,已经是一票难求,甚至开始卖站票。”资深的剧评家指出,在近期小剧场一片低靡的市场下,首轮演出就能赚钱实属罕见。在随后的《音乐·祭——青春是一种态度》中,小柯再创票房新高,门票热炒到天价1500元一张。

商业成功的背后是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其中既有著名的策划人,有文化产业的专家,也有观演心理学家,当然还有优秀的音乐戏剧创作人才以及演出市场营销的高手。“我—直在寻求如何合理的生存,同时又让艺术很有尊严。”小柯说。

有了市场的保障,小柯可以安心地做实验——为音乐寻找出路。如果说《因为爱情》是一部“话剧+音乐剧”,《凭什么我爱你》则是一部相对纯粹的音乐剧,《音乐·祭——青春是一种态度》有点像小型的音乐会。形式不仅多元而且多变,“我现在还在摸索中,目前比较符合我内心的理想的是《音乐·祭》中喻舟的那场演出。那场音乐会却可以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融入进去,很当下,而且音乐可以传递情绪,唤起大家的共鸣。我记得当时场下的观众都HI翻了。”

小柯还联络文艺界的有识之士研讨如何提供流行音乐、古典音乐、话剧、音乐剧的舞台,如何改良歌剧,甚至国粹戏曲。

小柯的下一步目标仍要恢复他的学校:“我们的流行音乐理念与欧美比起来落后很多。”只是他这回不再天真,他会先向有关部门申请资质,“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文凭。”他还会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办更多的小柯剧场,为毕业生们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在所有重要的城市建立一个剧场群,提供所有艺术表演空间,就像美国的百老汇那样。”

“既然我热爱音乐,既然我还年轻,既然我还有精力,无论理想能否最终实现,有能力,必须试一下!”小柯说。

上一篇:编编会所 第8期 下一篇:生活在泪水中的利与弊(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