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不同用药方案对大鼠肺炎感染模型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31 11:29:55

左氧氟沙星不同用药方案对大鼠肺炎感染模型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同用药方案对大鼠肺炎感染模型的疗效。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肺炎感染模型,依据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应用,观察三组治疗疗效。结果:三组大鼠血药浓度均不断增高,药物获得率均≥90%;三组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阳性率均≤20%,其中B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和C组阳性率均为15%。结论:选择可以最大的消除病原菌的药物应用剂量,同时最小的降低不良发生率,为掌握临床实际应用抗生素治疗肺炎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大鼠肺炎;模型

【中图分类号】R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80-1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1]。临床症状为发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单边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丝。选择有效的用药方案是治疗肺炎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肺炎模型,观察不同用药方案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2]。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剂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3g/瓶,左氧氟沙星标准品。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

1.2实验设计选取60只SD大鼠,随即分为3组,每组雌雄各10只,3组大鼠的体重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均未服用任何药物,3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所有操作均有笔者一人完成,防止出现人为因素的误差。

1.3建立动物模型稀释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配制成0.5麦氏浓度的菌液,麻醉大鼠,颈部消毒、备皮,暴露大鼠上段气管,滴入0.2ml菌液,制成大鼠肺部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模型。

1.4给药方法A组:腹腔注射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4.5mg・kg-1,Bid;B组:腹腔注射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9mg・kg-1,Bid;C组:腹腔注射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3.5mg・kg-1,三组均治疗3d,各取眼眶静脉血1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血药浓度。

1.5观察指标

1.5.1观察三组大鼠3d血药浓度变化情况。

1.5.2观察三组大鼠3d后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结果情况。

2结果

2.1三组大鼠3d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的比较(如表1)

表1 三组大鼠3d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第1d (mg・L-1) 第2d(mg・L-1)第3d(mg・L-1)

A组 202.2±0.3 2.5±0.42.8±0.5

B组 204.1±0.6 4.3±0.54.6±0.6

C组 206.0±0.5 6.3±0.66.6±0.7

2.2三组大鼠3d后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结果情况的比较(如表2)

表2 三组大鼠3d后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结果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 阳性率(例 %)阴性率(例 %)

A组20420%1680%

B组20315%1785%

C组20315%1785%

3讨论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3]。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有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左氧氟沙星在体内不易被代谢,血药浓度高,血浆半衰期长达6-7h,组织穿透性较好,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支气管上皮衬液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本研究通过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三组血药浓度均不断增高,达到了获得率≥90%。三组大鼠3d后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结果情况观察,结果表明,肺组织匀浆细菌培养阳性率均≤20%,其中B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和C组阳性率均为15%,提示当9mg・kg-1的左氧氟沙星剂量即可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综上所述,选择可以最大的消除病原菌的药物应用剂量,同时最小的降低不良发生率,为掌握临床实际应用抗生素治疗肺炎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荚恒敏,马筱玲,张义永,等.左氧氟沙星不同用药方案对大鼠肺炎感染模型的治疗比较[J].安徽医药,2010,14(1):31-33.

[2] 陈业民,黄文杰,李胜利,等.肺炎克雷伯菌致大鼠重症肺炎模型的建立[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498-1502.

[3] 郭翔宇,杨凌志.左氧氟沙星不同给药方式对轻度CAP治疗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5):54-55.

上一篇:絮刺合走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9例 下一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