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森林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及今后经营对策

时间:2022-05-31 09:16:49

宜君县森林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及今后经营对策

摘要:本文全面阐述了宜君县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森林经营的主要经营技术模式和措施及典型经验,对森林经营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森林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宜君县森林资源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森林经营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森林经营;现状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51-2

1 基本情况

1.1 森林资源状况

依据2007年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全县土地总面积150670ha,分为林业用地101930ha和非林业用地48750ha。在101930ha的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9150ha(全部为乔木林地),占林业用地的38.4%;灌木林地32470万ha,占31.9%;疏林地430ha,占0.4%;未成林造林地13480ha,占13.2%;未成林封育地1480ha,占14.5%;宜林荒山荒地14150ha,占13.9%;无立木林地710ha,占0.7%;苗圃地60ha。

1.2 应抚育森林面积、蓄积、结构

按龄组构成划分:未成林地14670ha;幼龄林5090ha,蓄积72230立方米;中龄林15110ha,蓄积581100立方米;按林种划分:防护林23850ha,蓄积399430立方米;商品林17690ha(其中:用材林11020ha,经济林6670ha),蓄积253900立方米;按森林类型划分:公益林23850ha,蓄积399430立方米;商品林17690ha,蓄积253900立方米;按权属划分:国有21780ha,蓄积506240立方米;集体(包括个人)19760ha,蓄积147090立方米。

2 森林经营主要技术模式和措施及经验

2.1 森林经营主要技术模式及措施

森林分类经营: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实行封山育(护)林,只能进行卫生伐和更新性质的采伐,严禁皆伐。划入重点生态林范围内的无立木林地、荒地,可采取人工造林等方式营造生态公益林。对一般生态公益林要禁止皆伐,采取抚育伐、择伐作业方式,培育森林资源,在管护上采取专业队管护的方式,并充分利用林冠下资源,以实现管护和利用相统一。对于商品林在抚育上应适时、适度、适法,使保留的林木分布均匀、密度合理、生长旺盛;在经营管理上,采取统一规划、分区管理、承包经营、综合发展的模式。

多种经营:发展多种经营应本着投资少,见效快,获利大,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一是立足全局林地面积大,野生食用植物多的优势,积极组织管护人员和职工家属采集经济和药用植物;二是发动职工进行挂袋食用菌类的培殖,如木耳、蘑菇、猴头等;三是充分利用伐区剩余物进行深加工。

2.2 森林经营主要经验

根据宜君县近年来的森林经营工作开展情况,认为以下经验值得推广:对特用林、坡度在45°以下的用材林、防护林,郁闭度在0.4-0.6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疏林地、灌丛地实行封山禁牧、封山育林经营措施,有利林木生长和自然恢复;根据森林培育目的和林分状况,实行抚育间伐和低产林改造措施,有利于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内卫生,促进林木生长和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增强和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对达到工艺成熟期的用材林,实行更新采伐措施,不但可以为社会提供优质木材,还可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为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奠定基础;在新造林时,营造混交林可大大减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蔓延发生,有利于森林健康和林木生长。

3 森林经营成本估算与效益分析

3.1 经营成本估算

3.1.1 抚育成本估算 抚育作业成本为9750元/ha,其中:透光伐5250元/ha(其中:除草、割灌750元/ha,修枝750元/ha,间伐2250元/ha,剩余物清理运输750元/ha,材料费750元/ha);生长伐4500元/ha(其中:修枝750元/ha,间伐2250元/ha,剩余物清理运输750元/ha,材料费750元/ha)。

3.1.2 低产低效林改造成本估算 低产低效公益林改造成本:补植改造1305元/ha,部分改造795元/ha,全面改造6000元/ha,封山育林3640元/ha,综合改造2250元/ha;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成本:全面改造2935元/ha,综合改造3685元/ha。

3.2 经营效益分析

3.2.1 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调整森林结构,突出主导林木。通过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明确森林经营方向,经营措施,经营重点。可以形成以林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分生产力、培育多林种、多树种、多品种的大径材,使森林质量得以改善;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通过抚育,清除杂草、灌木及藤条等没有利用价值的植物,可以改善林木生长空间,提高林木生长条件,有利于林木生长;促进林木生长,实现早期利用、早见效益。森林抚育、改造后,林木生长加快,缩短了林木的生长周期,实现提前提早利用森林的目的;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不但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由于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改善了林分的卫生状况,病虫害可下降90%以上,增强了抗灾的能力。同时,经过抚育的林分,林木株数减少,林冠郁闭度下降,使林内光照增加,林内空气、土壤的湿度、温度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同时,抚育地被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有利于提高和更好地发挥森林的防护效能和多种效益。

3.2.2 生态效益分析 经过抚育的林分,林木株数减少,林冠郁闭度下降,使林内光照增加,林内空气、土壤的湿度、温度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有利于林地涵养水源,调解气候。同时,抚育后,加快了地被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有利于提高和更好地发挥森林的防护效能和生态效益。经过抚育、改造,淘汰低价值的树种,砍去品质低和生长落后的林木,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3.2.3 社会效益分析 中幼龄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不仅缓解大中径级后备森林资源的不足、缩短了林木的生长周期,而且壮大林业产业,增加林农收入。中幼龄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为383549人,相当于每年可吸纳近4万个剩余劳动力,不但可以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就业, 还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和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显著。

3.2.4 经济效益分析 中幼龄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投入少,见效快,在一个森林经营周期内(按十年计算)抚育林分与未抚育林分,林分生长量年净增3.0立方米/ha,十五年净增蓄积30立方米/ha,新增木材产值45000元/ha(按1500元/立方米计算),是森林抚育费用4500元/ha10倍。全县中幼龄林抚育总量为41540ha,抚育采伐总量为77965立方米,新增木材产量15905立方米,新增木材产值2385.75万元,年平均木材产值为238.56万元(按1500元/立方米销价)。同时,森林抚育及改造生产木材6.0立方米/ha(20%间伐强度、50%出材率),按年抚育和改造5670ha计算,可产木材34020立方米,年增加木材产值5103万元(按1500元/立方米销价)。

4 森林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宜君县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和资源结构差异大,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的发挥。

4.1 中幼林抚育经费的匮乏

全县有林地(乔木林地)面积39150ha,蓄积1548250立方米,其中中幼龄林面积32250ha,蓄积1162540立方米。按照中幼林现状,需对其中20200ha进行抚育。在有林地中,根据林分实际现状,需对15160ha的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但由于长期以来国有林场体制改革滞后、森林经营意识不强,以及全县中幼林抚育经费的匮乏,严重影响了中幼林抚育工作的开展。这在国有林经营管理中表现尤为突出。

4.2 公益林多为林相较差,生态防护功能不高的集体林

由于宜君县森林资源按面积95%以上为天然次生林,加之以往长期大量进行木材采伐,造成活立木蓄积和郁闭度小的中幼林比例偏高。树种主要为油松、侧柏、栎类、杨类、漆树、桦类和阔杂。这些树种多数生长较慢、材质差,并自然形成纯林,少有针阔叶混交林。由于纯林极易发生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并十分不利于预防森林防火,因此急需进行改造。而位于洛河两岸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多为林相较差,生态防护功能不高的集体林,在蓄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和阻挡风沙调节小气候方面作用发挥不强。

4.3 交通条件落后制约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

实施天保工程后,由于全县林区公路缺少必要的养护,致使部分道路中断,车辆和行人难以通行,制约了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据统计,全县林区目前有不通公路里程达259公里。

4.4 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近年来,宜君县各国有林场和林业分站十分缺少育林作业设计和中幼林抚育技术的专业人才,要搞好森林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加强森林经营技术力量,着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保证森林经营工作取得成效。

4.5 公益林与商品林界线模糊给集体林管理管护工作带来不便

前几年虽然完成了对全县森林进行国家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三类区划界定工作,但由于没有配套的延续政策,至今,在全县范围内,除了对国家重点公益林已落实了专人进行严格的管理管护外,对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没有完成进一步的勘界和确权发证,也就很难严格按照国家对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有关政策规定,实行科学有效的管护和管理。并由于公益林与商品林界线模糊,个别乡镇时有出现农户在公益林中进行自用材采伐,给集体林管理管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6 国家专项资金安排不合理

国家没有安排专门的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资金,在人工造林中,国家只安排有限的种苗费、造林费以及造林后的管理费,与退耕还林工程相比相差甚远,地方财政又拿不出这笔钱来搞抚育,林场没有实际收入,不愿搞,使人工造林的抚育跟不上,成效差。

4.7 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森林经营氛围

由于森林经营投入大,见效期较慢,再加之国家对森林经营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小和地方党政领导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很难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森林经营氛围。

5 今后森林经营工作思路与对策建议

5.1 森林经营工作思路

以实现森林可持续性经营为宗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建立和培育稳定高产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5.2 森林经营工作对策建议

应根据各地的森林经营现状,在制定政策时确定每年度按比例给予合理的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限额,以促进林分质量的不断提高;应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改制步伐,将自收自支性质的国有林场全部纳入财政全额供养事业单位序列,以适应其实施森林经营任务和担负的国有森林生态保护工作的需要;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机制,以保证森林经营工作能够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对已规划的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应制定不同的经营管理政策,鼓励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流转,以发挥各类森林的最大效用。并应及时将地方公益林的生态补偿费用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以促进地方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期限。天然林保护和培育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做好,重点是加强森林培育;其次扶持经营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颜祝庆(1974-),男,本科学历,宜君县林业工作站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及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林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杨小勇(1979-),男,专科学历,宜君县林业工作站林业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林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

上一篇:吉林省森林资源的特点综述 下一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