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钢琴教学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31 08:06:57

教师钢琴教学调研报告

在音乐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音乐视野不断地扩展,艺术涵养也日益深厚,钢琴教学的方式也趋向多元化。目前,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业教育特别是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发展集中反映出其系统性差、基础弱、经验少的问题。艺术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各地艺术市场培养人才、为艺术院校输送后备人才的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系统地、高效地发展这门教育,是艺术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通常我们认为学习钢琴不仅需要长期的、艰苦的训练,更需要非常复杂的、正确的技术支持,这种观点不仅家长、学生这样认为,许多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钢琴界就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派别、各种各样的弹奏方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各种教法、派别之间长期的争论不休,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无所适从,跟这个老师学是一种方法,换一个老师又是一种方法,经常是换一个老师就要从头再学,即使不需要从头学,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适应新老师的教法。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接受老师各种各样的技术要求,经常是这么做也不对,那么做也不对;今天出现这个毛病,明天出现那个毛病,这种现象几乎无止境的贯穿了整个学琴的过程。老师也经常被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所困惑,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还有些办法解决问题,而一些年轻教师,往往收效不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问题?难道学琴真的是那么难吗?目前钢琴技术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法本身的矛盾性和较难实施性上。在弹琴力度和手的放松上、在手型和手臂的协调性上、在各种感情标记演奏法和音乐情感上、在力度和音色上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因为音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音量的变化体现的,而音量的变化就涉及到在弹琴动作的力量大小,这就是通常提到的\"力度\"。力度的变化可以造成声音音量大与小和音色\"实\"与\"虚\"的变化。而弹琴用力必然会造成肌肉的紧张,于是就提到了\"放松\"的问题。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钢琴演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一贯以严谨高雅、技术精深而著称。在我国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之前,通常只有高等艺术院校及其附属中等音乐学校才开设钢琴专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钢琴专业也成为了艺术职业教育的普通学科。因此,艺术职业院校的钢琴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钢琴艺术人才。

二、注重基础训练,拓宽教材范围

钢琴演奏的基础训练,是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包括手指的基本练习,手臂的放松训练,音阶、琶音、和弦(各大小调)的弹奏,小到演奏姿势,大到音色力度,是钢琴艺术学习的基石。目前,学生普遍不注重基本功练习,乐于直接弹奏乐曲,拔高曲目难度,笔者认为,这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懂得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如果轻视日常的基础训练,无异于没有牢固基础的空中楼阁,将无法完成高级阶段的学习。建国以来,我国钢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和音乐教材。但昭义、郭幼蓉合编的《钢琴练习曲500首》集各家之大成,吸取了《拜尔》《车尔尼》《汤普森》等教材的精华。这本教材注重民族性,收录优秀的中国钢琴曲,为钢琴学生奉献了一套营养丰富的学餐,不失为基础钢琴教材中的精品。中央音乐学院的《儿童钢琴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钢琴基础教程》(全套四册),也是优秀的钢琴教材,值得借鉴和选用。在汲取传统教材精华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地大胆选用新作品、新教材。

三、培养综合素质,强调即兴演奏

艺术职业院校钢琴教育,定位于升学和就业两方面,因此,钢琴即兴演奏综合素质的培养,关系着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课,除理论课上的学习外,专业教师还应在钢琴教学中,结合演奏作品的实际,帮助学生分析和声、曲式,巩固和加强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演奏实际结合起来,易于掌握和理解。

2.提高视奏能力

视奏是钢琴演奏的基础训练之一,直接关系到学习的进度。视奏能力好的学生,熟悉乐谱的时间短,有更多的时间来掌握演奏技巧和风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地选取一些钢琴小曲作为学生的视奏教材,除要求音符节奏正确,还要注意表情、力度、指法等,力求在视奏乐曲时尽可能按乐谱的要求再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强调即兴演奏(伴奏)能力的培养

即兴演奏是指演奏者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随机演奏创作的音乐,分独奏和伴奏。现代钢琴即兴独奏以欧美爵士乐为代表,强调和声节奏的特性。

在此,笔者想特别强调即兴伴奏。

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离开五线谱就不会弹琴,其原因在于缺少即兴演奏的训练。要解决即兴演奏、即兴伴奏的问题,首先,要打破固定调的概念,熟悉和弦调式、调性并具有移调能力,运用单一调性(首调),易于使旋律与和声功能保持一致。移调练习通常先从大调试开始,练习顺序:1.白键调(C、F、G),2.升号调(D、A、E),3.降号调(降B、降E、降A、降D),4.其他调(降D、B、升F)。

小调式:1.白键调(a、d、e),2.降号调(c、f、g)3.升号调(升c、升f、升g),4.其他调(降b、b、降e)。移调练习最好以音阶、琶音、和弦为基础,既结合了手指的基础训练,又熟悉了各大小调的键盘位置,便于建立不同调性的键盘手感。

在即兴伴奏中,和声学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解决即兴伴奏学习中左手怎么弹的关键。和声是一种音乐语言,不仅要从理论上了解,还必须同键盘位置和实际音响色彩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和声听觉及和声色彩的辨别与想象力,正确地把握调式调性。

织体手法(伴奏音型)的合理运用,也是即兴伴奏的重要技术手段,基本分为三类。

第一类:和弦式,以柱式和弦为主,音响丰满,适合于进行曲类的体裁。

第二类:带低音的和弦式织体。这类织体把低音从和弦中分化出来,适用于节奏感强的舞曲体裁。

第三类:分解和弦织体,即通常所说的琶音式伴奏音型,这类织体抒情性强,应用广泛,只要不是进行曲等特殊体裁,一般都能运用。此外,伴奏织体节奏的变化,也是必须掌握的,切分、三连音、附点的正确运用,往往能突出不同音乐风格,如新疆维族歌舞的切分声奏,探戈的附点节奏,朝鲜族歌舞节奏等。当然,弹奏时必须将乐曲节奏、和声织体与乐曲风格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四、积累实践经验,适应就业需求

艺术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学生的毕业走向不再是单一的升学,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就业的种种困难,有的放矢地提高他们的适应艺术市场的能力。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伴奏,如声乐伴奏、器乐伴奏、舞蹈伴奏,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正确把握伴奏的分寸。现阶段,我国艺术教育方兴未艾,从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到鹤发童颜的耄耋老人,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班和业余音乐学校满足了各种求学者的不同需要,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钢琴伴奏的需求量。如果我们的学生具备伴奏的能力与经验,对他们的就业将会大有帮助。另外,学校应多为学生提供演出和实践的机会,举办周末音乐会,进行专业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公益演出、军民联欢和社区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积累经验,锻炼技巧,磨炼意志。

自钢琴教学以来,一直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者,在上课过程中,我的情绪对学生影响至关重要,有时同样的话在不同情绪下学生对此所作出的反应截然不同,在次,我就对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做浅显的分析。

情感在钢琴教学中具有调节功能。钢琴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认知活动,但它与一般的认知活动不同,它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摄取、加工、储存大量的音乐信息,并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这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钢琴教学历来采取“一对一”“填鸭式”的办法来解决“时间短”、“信息量大”与“演奏技能难”之间的矛盾,而这种授课的基本形式是老师说,学生弹;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这是一种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相对沉闷,难以形成愉悦的教学情绪,教学效果较差。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调节功能的揭示,为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直接通道。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钢琴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即情绪的一般唤醒水平,应控制调节在适中的程度,以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操作。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不是如何降低学生的情绪兴奋性,而是怎样提高它,以达到适中的程度。在这里,教师通过发挥情感调节功能来控制学生的情绪兴奋性,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集体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或可以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议;或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

情感在钢琴教学中还具有动力功能。能有效强化学生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钢琴学习行为。钢琴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按规定程序接受规定内容,进行规定的演奏技能操作。因而强制性的各种“规定”必然产生消极影响。通常学生是用意志来调节,然而实践证明是不够的,只有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才能切实提高钢琴学习的效果,还将影响学生潜在的音乐素质和演奏能力的发挥。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钢琴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充分利用钢琴教学中各种欣赏的环节,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良克所指出的,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即教学对他们有吸引力还是引起反感,情绪感受还决定学生在教学中是注意、集中、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淡、消极、散漫,不满足、压抑。特别是我们还要看到,学习钢琴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更需要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情绪情感推动作用,依靠情感的动力作用。这使我们能更深切体会列宁的那句名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以上论述了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其实,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由这些功能所发挥的各种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从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教学情感回路的动态网络。如何认识和利用这一网络,充分把握情感的教学功能,从而优化钢琴教学效果,切实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是一个融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现代钢琴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需要我们不断地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从实践上加以探索。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来接受、欣赏和鉴别音乐。失聪的人不可能听音乐;正常听力的人,要学好音乐,必须具有对音乐灵敏的听觉。作曲家要用自己的耳朵分辨和弦的色彩、旋律的优劣、乐器组合的各种效果;歌唱家要经常倾听自己的音质,寻找自己最佳的发声位置和共鸣点;提琴家不断用耳朵调整自己的音准和音色,用最动人的音乐去打动听众。而学习钢琴同样从一开始就要对钢琴的声音要有敏锐的听觉,使内心有个明确的追求。

总之:钢琴职业艺术教育,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的根本定位,把纯艺术、纯技术的钢琴教育与大众的审美与实用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钢琴教育的新路子,为社会培养实用的职业艺术人才。

上一篇:财政系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下一篇:牛顿运动定律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