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5-31 06:56:22

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近十多年来,与基础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在施行课堂创新教学方面,行动还相对滞后。由于“灌输”型的传统授课方式沿袭已久,惯性势力强大,操作起来又简易方便,许多高校教师自然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对其情有独钟,因而对创新教学还带着一种漠视甚至是敌视的态度。这致使高校教学改革步伐迈得很慢。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的素质如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1]并且认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学活动已刻不容缓。同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都纷纷强调进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这又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势头必将越来越迅猛,也必将给高校带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基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必然要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与所有其他学科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一样,它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支配下运作的。它同样旨在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基于课堂交往,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一种开放性、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它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等等,都会有很大的作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自然也是符合当今的人才培养原则的。

一、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施依据

自从人机交互作用的科技成果推出以后,“互动”式交流活动便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其强大的交际功能。而互动式课堂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已经得到广泛施行并且已凸显它的先进性。因此,为了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学诸要素实现多元互动,良性运行,体现互动特点的授课方式在高校的实施也是很有必要的,尽管它的起步相对较晚。它的实施,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得理论依据。

(一)符合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及学科的专业设计目标

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开拓型人才。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就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999年,教育部也曾撰文强调:“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相应地,中文专业则应培养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文秘、编辑和新闻传媒等工作,综合素质良好的中文高级专门人才。基于上述要求,我们的中文本科教学如果在学术研究和互动式教学两方面都加以足够重视的话,那么就能够使学生在好学、乐学的情况下体会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魅力,才能将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外部环境下(包括书本、学习设备、教师、同学甚至整个社会)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3]学习主体只有懂得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才能算真正学会学习,也才能充分体现主体的能动性。很明显,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习者的建构知识的权利。所以,唯有在教学诸要素均处于平等地位的互动式教学中,让学习主体身心充分解放,才能令他们在多元互动过程中建构出新的意义来。

(三)切合大学生的求知心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个性心理倾向制约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和决定着人的行为举止。”[3]虽说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体上迥异于中小学生,他们作为一个已相对成熟,有较强独立性的群体,便不会满足于一些浅层次的游戏活动或讨论活动――也就是说,无深度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对他们来说会缺乏吸引力。但是,由于他们渴求新知的愿望更强,探索真理的能力更高,因此,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的互动式学习活动却能深深地吸引他们投入进去,更容易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所以,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质疑问难,思想碰撞中不断收获成就感,那么大学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也会很生动、会更富有文化内涵。

(四)现实呼唤

当前的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今社会对高素质的新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将是推动互动式课堂教学成功实施的一种强大的外在动力。而在主观条件方面,当今大学生渴求新知,渴望成才,尤其是渴望成为开拓进取型创新人才的强烈愿望将是互动式课堂教学得以成功实施的一个强大的内驱力。

二、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甚至是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教学相比,中文本科的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更容易发挥学习主体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而与专科、中小学的课程相比,它的教学内容又更具深度和广度,更能调动和拓宽、拓深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也都具有更高层次的思想观念的碰撞交流。所以,开展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是需要一定的策略保证的。一般而言,中文本科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以下的一些方法实现互动,达到预定教学目的。

(一)巧设课堂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提问题就得在“巧”字上下功夫。这一点在大学课堂里尤其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设计课堂问答并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首先是设问导入。设计有效问题导入课题并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激趣导入的一种手段。它能克服平淡开场的授课毛病,也有利于引起师生对自己课堂角色、地位的共同注意:教师意识到自己不再是“讲课权威”,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导引者;学生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在实际教学中,当我们讲到语言文字这些知识时,我们不妨如此设问,“人类懂得用语言去进行交流,那么动物呢?动物有语言吗?”“追根溯源,汉字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今天存在的好几万汉字,到底是怎样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呢?”“如果我们作为某一广告公司的策划人员,我们该怎样提高广告语的表达效果呢?”当讲到文学及其相关理论时,我们也可以提出“大家都知道,‘说不尽的阿Q’,阿Q的性格是圆形的,那么他的典型性格和典型意义到底有哪些呢?”“坡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三起三落的说法,那么在这过程中他的文风、词风分别有什么改变呢?”“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于连,面对诸多诱惑,你会怎样做呢?”等等,诸如些类的问题,由于它们都有一定的思维深广度且往往能紧密联系实际,因此一定程度上都能激发起大学生的思考兴趣。而他们在课堂活动伊始的积极作答,将会给后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提出带有创造性的穿插提问。而在进行创造性发问技巧中,常利用诸如“假如”“比较”“除了”“可能”等等这样一些语词去提问。比如,我们在授课中可以适时地问:“假如杜甫没有经过安史之乱,坡没有政治上的遭遇,李清照不必背井离乡,那么,他们能成为著名的诗人或词人吗?”“比较一下祥子和于连的个人奋斗悲剧有何异同?”“除了用‘知人论世’的办法研究著名的作家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探析呢?”等等。这种提问最大的特点是能在更宽广的领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且答案也会更多元、更具理论性。

最后是授课结束前进行迁移性提问。迁移性提问是指在授课结尾阶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的拓展性提问。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想出更开放的答案,且能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如当我们上汉语课时,我们可以在讲完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这一部分内容后,提出这样的思考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地区的方言如粤语会不会扩充它的势力,将来成为新的共同语?”学完了《阿Q正传》,不妨进一步追问:“在我们身上,到底有哪些阿Q的性格特征呢?”了解了莫泊桑的《项链》后,不妨问,“玛蒂尔德该不该参加晚会,该不该去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迁移性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也可以在课外以作业的形式进行探讨。迁移性提问常常把话题从课内转移到课外,这既能使学生巩固旧知,了解新知,更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关注现实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无论是何种方式的提问,只要是适时、适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师生的思路相吻合,在质疑问难或合作讨论中密切配合,且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提高他们的多方面素质,也就达到了我们互动式教学的目的。但我们应在设计问题时更突出专业性,强调技巧性,并具有一定的深广度。

(二)案例教学,合作探究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原理、规则,还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而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是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这样,它便较容易实现我们教学中双向或多向交流的教学目的。

另外,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低层次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所以在案例教学中常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究”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提问和质疑的活动”。那么将案例教学与探究教学合起来的“案例探究”学习方式,即可以指在一个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发现、质疑、探讨、研究、归纳,从而获得真知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自然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也是要求教师在其中很好地起到穿针引线的参考作用的。案例探究法可以适用于我们中文本科的任何一门课程教学。比如给本科生上“修辞”这一专题知识时,我们便可以尝试圈定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典型语句作研究对象,先让学生个别搜集相关语句,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文意探讨语句所用的修辞方式及其表达效果,最后派代表进行归纳,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分析讨论当中去。这样的互动教学既能横向打通本专业各学科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团队作战精神,一定程度上也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三)开展角色演绎活动,注重综合性学习

比案例探究教学更具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便是综合性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学习”,它强调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进程,以教师的支持、服务和导引为方式而开展教学活动。[4]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内容的综合性,过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有论者指出,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展开: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5]当前,我们的中文专业课如要进行综合性学习,不妨模仿中央电视台的成功节目,如《幸运五十二》《开心辞典》《今日说法・之拍案惊奇》等去开展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具体说来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融进辩论、演讲、说书、角色朗诵、角色演绎等多种活泼而又新颖的学习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又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如在学习现代文学作品选时,我们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演绎活动去加深对《雷雨》《边城》《茶馆》等名著的认识和体味。

除此外,综合性学习还包括布置一个专题作业,让学生充分搜集资料,认真而又深入地进行学术探究,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讨论学术成果等等一些研究性学习形式。“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综上所述,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开展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可行的。它的实施策略是多元的。通过巧设课堂提问,开展案例探究教学,开展角色演绎活动,注重综合性学习等教学策略无疑会令我们的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在开展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教师的素质是要受到考验的。但我们可以预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是未来高校教学的一种主流,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J].美与时代,2004(2).

[2]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7.

[3]叶平.创新教育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157

[4]广西师大教育系编写组编.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88:5.

[5]牛学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8).

[6]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4.

・声音・

论文答谢词里除了感谢爸爸、妈妈、老师、兄弟、姐妹、同学,就别无他人。

――南开大学博导周立群教授说,研究生的生活和交际范围太窄了,许多同学的学术视野也恰恰如此。

如果不改变高等教育现行的体制和制度,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要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赵湘平说。

学生落户问题,对于高校毕业生资源的有效配置,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高校毕业生跨地区流动就业非常重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说。

民办高校的兴起是中国教育体制最重要的改革,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指出,发展民办高教事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也是一个长期决策。

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过早地把年轻人分类分层次,而且一旦分了,就很难改变,这是很大的教育不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说,要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要逐步淡化重点学校直至取消重点学校。

社会风气越好,自主招生的力度就该越大。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提出。

扩招不是为了多收学费,培养人才、保证教育质量应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指出,教育质量与扩招没有必然关联。

上一篇:英语广告语篇技术性信息的话语分析 下一篇:从系统论视角看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