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细则

时间:2022-05-31 06:37:37

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及时有效解决城市居民临时生活特殊困难,根据《无锡市市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锡政办发[2008]301号)精神,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临时生活救助是指对城市困难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造成暂时生活困难时,由政府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一种临时性救助基本制度。

第三条临时生活救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

(二)坚持及时、高效、适度的原则;

(三)坚持属地管理、分级救助的原则;

(四)坚持救助标准与筹资规模相适应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临时生活救助的实施和管理。

第二章临时生活救助对象

第五条具有本区户籍的常住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低保家庭,或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上、2倍以内的低收入家庭,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临时生活救助:

(一)因重病、大病(指符合市慈善医疗救助所规定的“十二种病种”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规定的“五种门诊特殊病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

(二)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

(三)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应予以救助的对象。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生活救助:

(一)因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二)参与政府明令禁止的非法组织活动的;

(三)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的;

(四)无理取闹或谩骂、侮辱、威胁工作人员的;

(五)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人员。

第三章家庭收入核定与计算

第七条申请临时生活救助对象的家庭收入核定与计算办法,按照《无锡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锡政发[2003]149号)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临时生活救助标准

第八条临时生活救助标准:

(一)低保家庭救助标准:

(1)家庭人员因患重病(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规定的“五种门诊特殊病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2000元-3000元的救助;因患大病(符合市慈善医疗救助所规定的“十二种病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1500元-2500元的救助;

(2)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给予1500元-2500元的救助;

(3)其他认定应予以救助的对象,给予200元-500元的救助。

(二)低收入家庭救助标准:

(1)家庭人员因患重病(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规定的“五种门诊特殊病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2000元-3000元的救助;因患大病(符合市慈善医疗救助所规定的“十二种病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1000元-2000元的救助;

(2)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给予1000元-2000元的救助;

(3)其他认定应予以救助的对象,给予200元-500元的救助。

(三)临时生活救助金原则上一年只能享受一次,最高限额为3000元。

第五章临时生活救助程序

第九条临时生活救助的申办程序:

1、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临时生活救助,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1)居民户口簿及复印件;

(2)身份证及复印件;

(3)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原件;

(4)家庭人员患重病、大病或遭遇灾情的相关材料;

(5)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效证明。

2、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申请人的申请要求进行调查核实并予以公示,无异议的,报街道办事处审核。

3、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民委员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核查,无异议的,填写《无锡市*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审批表》,签署意见后报区民政局。

4、区民政局根据街道办事处提出的审核意见进行审批,作出予以救助或不予救助的决定,并确定救助金额,发给临时生活救助金。对不予以救助的对象通知街道办事处,并说明理由。

5、对申请临时救助金的调查、审核、审批,原则上从收到完备材料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

第十条对遭遇突发性灾难导致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应当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必要时可由区民政部门直接受理。

第六章资金筹措和使用管理

第十一条临时生活救助资金由区根据救助支出需要,通过财政预算、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等渠道,按辖区内行政区划户籍人口每人不低于3元的标准筹集。

第十二条临时生活救助资金实行财政专账管理,专项存储,专款专用。年度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或挪作他用。

第十三条区民政部门每年10月份提出下一年度临时生活救助金用款计划,报区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区财政部门应当根据临时生活救助金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及时核拨,保证发放。

第十四条临时生活救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接受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第七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五条临时生活救助应坚持民主评议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对因弄虚作假骗取临时生活救助金的,一经查实全额追回冒领款物,且一年内不再受理申请。

第十七条国家机关和有关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临时救助工作中有、、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因流域性水灾、旱灾、风雹等自然灾害,以及较大范围环境污染、破坏性灾害和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社会性灾害实施的救助不适用本细则。

上一篇: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下一篇:区落实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