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分析

时间:2022-05-31 06:23:12

78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和主要征象。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78例已被病理证实患有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征象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78例周围型小肺癌的患者中,有70例出现分叶征(深分叶41例),细短毛刺征63例,棘状突起13例,血管集束征49例,空泡征37例,蜂窝征11例,胸膜凹陷6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其中57例进行了3mm薄层增强扫描。结论 薄层CT扫描技术有助于发现周围型肺癌的细微病灶,应在诊断疑似周围型小肺癌的病例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断层扫描;诊断

近年来,肺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早期肺癌由于症状不明显,或与感冒症状类似而不易被患者发现。许多患者是在癌症晚期症状明显后到医院就诊,导致治疗时机延误,临床治疗困难,患者死亡率高。周围型小肺癌相较于其他肺癌,直径小(≤3.0cm),更容易发生转移,治疗难度大,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就至关重要。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检查分辨率高,可发现一般胸部X线遗漏的病变部位,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重要的作用。本院收集了78例已被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资料,并进行了分析总结。

1资料与方法

78例患者为2007年初~2010年末到我院就诊并经过病理证实患有周围型小肺癌病例,其中,男53例,女25例,年龄32~78岁,平均51岁。78例患者中,因出现血痰、咯血、胸痛、胸闷、发热、气促等不适症状来院就诊后诊断肺癌者47例,常规体格检查发现者31例。

我院普遍采用多层螺旋CT全身扫描机进行10mm层厚的常规全胸部扫描,78例患者均接受此项检查。其中57例对病变部位进行3mm薄层增强扫描,采用静脉注射给予对比剂,重点观察病变癌灶的内部结构。

2结果

7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病例中,腺癌15例,小细胞癌9例,鳞癌8例,细支气管肺泡癌46例。病变位于左上肺者16例,左下肺17例,右上肺21例,右下肺24例。

经过分析总结CT资料,周围型小肺癌多可见肺野周围孤立性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块,轮廓不规则。主要表现有:①病变呈现小的分叶,即分叶征,病例70例,占89.74%;②边缘模糊,有短细的毛刺阴影、棘状突起等,即细短毛刺征,病例63例,占80.77%;③肺部周围血管向病变部位聚集,即血管集束征,病例49例,占62.82%;④影像中有小而散在的透光部位,即空泡征,病例37例,占47.44%;⑤影像中出现多个小泡聚集的表现,即蜂窝征,病例11例,占14.1%;⑥病变导致胸膜凹陷,病变与胸膜或叶间裂相连续且/ 胸膜或叶间裂内陷[1],病例66例,占84.62%。57例增强扫描病例中,只有2例患者增强效果不明显。此外,周围型小肺癌还会出现小的中心点钙化,但情况较少,78例患者中仅出现4例。

3讨论

周围型小肺癌是临床上比较难以发现确诊的癌症,由于癌灶多在直径3cm以下,如果只进行普通检查胸片,就经常会导致漏诊或误诊。10mm的螺旋CT扫描虽然能检测出X线检查的隐藏区(如脊柱旁、纵膈、肺尖等部位),但是能提供的信息量仍然有限,医生无法完全根据其与肺部其他肿瘤相鉴别。

CT薄层增强扫描能够反应出病变部位的更多的情况,且对肿瘤的蔓延形式及范围等能够进行更好的扫描。

从对78例病例的分析总结发现,周围型小细胞癌的主要CT征象为:①分叶征,为周围型小肺癌的最常见表现,本组78例中,有70例呈现明显的分叶,41例为深分叶,分叶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癌细胞在肺内生长分化多方向;②毛刺征,CT表现出癌细胞结节边缘模糊,含有短细的毛刺阴影、棘状突起,此特征为癌细胞浸润生长的表现;③血管集束征,是患病肺部癌细胞周围血管向癌细胞处聚拢,可累及动静脉血管;④空泡征和蜂窝征,其产生依据可能由于正常的含气体的肺部组织、小支气管,沿肺泡壁生长的癌组织未封闭肺泡腔及融解 、破坏与扩大的肺泡腔, 肿瘤内小灶性坏死排出后形成[2];⑤胸膜凹陷征,表现为病灶与胸膜之间的条状及三角形影像,是指凹陷的胸膜从胸膜切迹处进人结节内部[3],主要由于肿瘤自身纤维化、瘢痕化改变,影响周围纤维支架结构。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CT表现的分析,加之以往的研究表明,CT诊断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征象结合一个以上其他征象便可以对周围型小肺癌做出诊断,且准确率较高。而且,CT检查能够很好地将周围型小肺癌与球形肺炎、错构瘤、肺结核的结核球等鉴别。

总之,CT是早期周围型肺癌最可靠、最重要的检查方法[4],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普通的CT即可清楚显现肺部直径>1cm的病变阴影,并提供疾病的淋巴转移情况、胸腔是否有积液等详细信息。而薄层增强CT扫描比普通CT更为精确,能避免漏诊、误诊,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做出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胡俊松.周围型小肺癌78例CT诊断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6,2:74,76.

[2]陈爱丽,冯玉双.多层螺旋CT 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7):1108-1109.

[3]汪英傲,潘德君. 2 7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 T诊断[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2):60-62.

[4]朱建芳. 10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检查分析[J].影像与介入,2010,17(24):85-86.

作者简介:

韦高柱,男,(1957.8-),大专,云南广南,主治医师,云南省广南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 下一篇:以学生为主体的医用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