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界定

时间:2022-05-31 03:55:46

国有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界定

在我国,企业国有产权的交易受严格的程序限制,从审计评估基准日至产权交割日(或产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完成之日)的交易期间,具有交易程序复杂、交易期间较长的特性,由于国有产权交易价格是参照评估基准日企业净资产评估值确定的,因此企业在产权交易期间的损益,关乎交易双方的切身利益,必须在产权交易合同中进行准确、公平地界定,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一、准确界定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必要性

(一)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程序复杂,交易期间较长,产权交易期间损益数额较大。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需经过可行性研究、企业内部决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清产核资和审计、评估、委托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产权转让公告并进行交易等必经程序,本身即需要较长的期间。而在实践中,出让方还需要征集意向受让方并考查受让方是否具备受让条件;在无法征集到意向受让方时,还要重新调整交易条件,其中,实际交易价格低于市场交易价格的90%时,还要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机关的同意;在有多个意向受让方时,还要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者招标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双方成交后,还要办理产权交割的手续等。复杂的程序,使得产权交易期间动辄超过半年甚至一年,已经成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常态。而在较长的交易期间,企业的资产在不断地变化,日积月累,必然发生较大数额的损益。

(二)准确界定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期间损益是交易双方基于公平原则的合理要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因此,交易双方在产权交易合同中确定的交易价格,是根据企业资产评估基准日企业净资产评估值确定的。交易期间,如果企业实现了较大数额的收益,转让方必然要求受让方增加支付转让价款或者在产权交割前分配其应得利益,否则,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企业发生了较大数额的亏损,受让方则必然要求减少转让价款或者由转让方予以弥补,否则,对受让方不公。总之,交易期间,交易双方要求对交易期间的损益做出明确界定,不仅合理合法,也十分必要。

二、实践中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界定方式及缺陷

(一)由产权交易机构提供制式合同,但对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归属及界定方式未作任何约定。以天津市产权交易中心提供的产权交易合同文本为例,该合同文本中并未对企业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归属及界定方式作任何约定。此种交易方式较为普遍,但对交易双方没有任何指导或约束意义,也不利于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明确。

(二)由产权交易机构提供制式合同,由交易双方自行约定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归属方式,但未约定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界定方式。以上海市产权交易中心提供的产权交易合同文本为例,该合同第8.3条规定:“在交易基准日至产权持有主体完成权利交接期间,与产权交易标的相关的盈利或亏损由 双方享有和承担”。该合同文本提示交易双方应对交易期间损益的归属做出约定,但仍未对如何界定交易期间的损益做出约定或提示。

(三)由产权交易机构提供制式合同,明确约定企业产权交易期间的损益由出让人享有或承担,但未约定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界定方式。以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提供的产权交易合同文本为例,该合同文本从公平原则出发,明确约定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期间的损益由出让人承担或享有,但对损益的界定方式仍没有任何规定,难以有效避免交易双方争议的发生。

(四)由产权交易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确定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归属及界定方式。由于企业国有产权的交易必须采用产权交易中心提供的制式合同,而制式合同中又没有对期间损益的界定作任何约定,因此交易双方往往要求在补充协议中进行约定。对于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期间的损益归属,大多数情况下,交易双方均约定由产权转让方按其转让前持有的股权比例享有或承担,即在有亏损的情况下,减少产权转让价款或由转让方对亏损予以弥补,在有收益的情况下,由受让方增加股权转让款或由转让方按股权比例分享收益;在企业产权交易期间较短且损益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也有约定交易期间的损益由受让方享有或承担的。

后一N情形是交易双方对各自权益的处分,只要没有造成国有资产的重大流失且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合同应当得到执行。但前一种情形仍未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期间损益的界定方式作出约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仍易产生争议,因此还需对损益的界定方式作出明确的约定。一种界定方式为:双方同意以产权交割日为基准日,对企业账务进行延伸审计,并在延伸审计结论的基础上对企业资产重新进行评估,最终以评估结论确定的损益为准,以调整股权转让价款或由转让方享有收益或弥补亏损。此种方式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知识,为交易双方合同的履行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全面体现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但是,此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交易费用,而且使得交易双方在签订产权交易合同时,对产权交易的最终价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受让方在接受交易条件时,对于客观存在的产权增值已经计入交易价格。例如:近年来,房地产的增值非常迅速,企业的房产从评估基准日至产权交割日之间有了较大升值,而在同期,企业债权的实现可能增加了难度,受让人正是综合考虑了各类市场信息,才同意按评估基准日的房产价值确定交易价款,如果重新要求其按产权交割日的房产价值支付产权转让款,受让人难以接受。因此,此种方式可能造成交易的失败,降低了交易成功的概率,属于以过于绝对的公平原则阻碍交易的完成,实践中,交易双方也难以达成这样的协议。另一种方式为:双方同意以产权交割日为基准日,对企业账务进行延伸审计,企业自评估基准日至产权交割日之间的损益,以延伸审计结论为准。此种方式借助了专业机构的专业知识,降低了交易成本,满足了交易双方对企业资产不再进行评估的要求,表面上较为完美,但在实际履行中,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其一,审计机构进行延伸审计,是在原有审计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审计,而原有审计结论并非产权交易价格的依据,由此得出的审计结论,显然不能直接反映产权交易期间的损益;其二,作为产权交易价格的依据,企业资产评估报告的结论与审计结论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此,审计结论旨在对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做出事实判断。而资产评估报告是在清产核资及审计的基础上,对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旨在对被评估资产做出价值判断。

上一篇: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