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马利翁”效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31 01:12:35

“皮克马利翁”效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皮克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借用皮克马利翁这一名字,皮克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塞浦路斯国王、雕刻师,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感情,雕成后又每天捧在手中,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时间久了,忽然有一天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受此启发,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在大学低年级班里选定一位成绩平平,其他条件也一般的女学生。然后专家们告诉老师和同学说,这个女生“具有各方面优异发展的特殊资质”,并嘱咐要保密。以后,师生们在各方面对这个女学生都有意无意倾以厚爱,另眼相看。同学们愿意和她接近,老师们积极、恰当的引导,这女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一年后,她的各门功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优等生的行列,连衣着打扮也出落得美丽动人了。这一效应就是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赖、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皮克马利翁”效应。

我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皮克马利翁”效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是一所省级师范性高中,2010年我接的两个班学生英语平均分为87分,不及格的学生过半,最低分数仅有30多分。面对这一参差不齐的成绩,我首先确定了重点“扶贫”、共同进步的教学方针。召集差生开会,用鼓励的话语向他们保证他们都能学好英语,增强他们的信心。然后我深入到他们中去,逐一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皮克马利翁”效应。2011年高考中,这两个班外语人均113分和115分,获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实验,我有如下的体会:

第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他的行为往往受到他人期待的影响。教师对差生不仅要看顺眼,而且还应给予特殊的挚爱,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找了他们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扬长避短。要让他们相信,他们的外语成绩差,绝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外语细胞”,而是由于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所致。

第二、对差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并积极引导。教师在他们恢复了自尊心、自信心后,应对他们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布置定量的作业、练习。如布置一些朗读、背诵、阅读理解等内容,并能按时抽查,发现问题,当面解决。上课时教师应对差生给予更多的关怀,要让他们意识到教师时时在注意他们。例如尽量多地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问的内容,一定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当他们回答问题有一定困难时,教师则从多个侧面加以启发和提示;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教师应多说一些鼓励的话。这样,差生在上每一节课时就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全力以赴地维护好自己的课堂形象。

第三、总结成绩,及时鼓励。差生在老师的关注下,一旦取得了进步,他们就会把这种进步看得很珍贵,相信自己的努力起了作用。教师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们,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坚持不懈。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功感,而这种感觉对差生来说尤为重要,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去继续努力学习。

第四、要耐心等待,长期坚持。教师要做到耐心等待和长期坚持。帮助差生学好外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作为教师,耐心是一必备的、极其重要的素质。更何况差生在前进的道路上会经常出现反复的,这就要求教师更加耐心地做到对他们的“人际期待”。而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确立理念,才能做到坚持不懈、信心十足。长期坚持运用“皮克马利翁”效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上耐心细致的工作,差生是会逐渐向优生方面转化的,差转率是会不断提高的。总之,我们应以激发和培养成功者的心态为出发点,以走出异常、超越超常、回归正常,尽展潜能为目标的教育观点。一言以蔽之,就是“天生‘此’才必有用” ,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肖健壮. 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现代出版社,1997.

[2]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读J.Arnold(ed.)《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6期

[3]乐国宾 社会心理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作者单位:河南省杞县高中)

上一篇:重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