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馆建筑设计论文

时间:2022-05-30 08:57:16

省科技馆建筑设计论文

1建筑设计

1.1建筑布局

建筑用地呈梯形,北侧短边面对文化广场,建筑做凹角,呈倒“八”字形,对广场形成围合感,强调了广场及入口空间。同时建筑造型与大剧院形成呼应,与大剧院直接对话。将球幕影院的球体置于玻璃盒子之内,使整个文化广场的建筑序列在省科技馆处形成收尾。建筑南侧与梯形南侧长边平齐,使整个文化广场的边界规整有序。

1.2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源于“时间切片”的设计理念,用切片的形式来组织整个建筑,形成独特的建筑语言。切片的形式处理也是在整体中求变化,整个建筑是一个被削切的整体,完整形体扭动、削减,石材与玻璃由中间至两侧渐变,使建筑从不同角度去看都有着不同的效果。顶层展厅内部倾斜屋面被切割出渐变的采光带,彩釉玻璃与石材交错,白天会有隐隐的光线射入展厅空间,倾斜的墙面、倾斜的屋面,给人带来丰富的空间体验。展厅空间方正完整,中部三层通高的共享大厅通过纵横交错的空中连廊将各个展厅联系起来,空间利用优化,形式功能完美结合。整个建筑以简洁的平切面切割,既简单又凸显了个性,展现了自身的力量美和韵律美。建筑风格虚实变换,刚劲硬朗,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地域特征。

1.3球幕影院

常规的球幕影院都是在建筑形体外摆放,立面形式个性化太强,很难与文化岛其他建筑和谐统一。而且,山西污染较重,把球体放在室外,很容易使其变脏而失去美感。设计将球幕影院置于入口处玻璃大厅内,巧妙地简化了形式上的矛盾,为观展者营造出虚实变幻、生动有趣的空间体验。面向文化岛晶莹剔透的玻璃空间,生动地蕴含着穹顶球幕影院,其内部可观展天体演示,外部则以地球的形态雕塑般地烘托了大厅的主题。球体表面采用铝板饰面,按着地球的经纬线作铝板的分割线,底层采用深蓝色铝板,象征海洋;外层采用咖啡色铝板,象征陆地。在陆地的边缘处安装LED灯带。罩在透明玻璃体内的球体,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白天还是黑夜,都能成为建筑的亮点。

2功能分区

科技馆功能以常设科普展览为主,兼有科技培训、学术交流、特效影视放映、科普展品研发及综合服务。主要入口布置在建筑的北端,直接面向城市文化广场,1层入口室外设置售票窗口,3层通高的共享大厅贯穿整个省科技馆中央,将常设展厅、科普报告厅及办公区等分隔成相对独立的几个功能区域;大厅中交错布置扶梯、空中走廊等交通设施,成为连通各功能区的交通纽带。科技馆功能组成:主展区、穹幕影院、4D影厅、儿童乐园、天像台、学术报告厅、科技培训、业务管理与后勤保障服务用房。

1)主展区。科普展览为建筑的主体部分,常设展厅位于2层~4层,均有独立的出入口。展厅层高8m,主要采用10m×12m,10m×15m的灵活大跨柱网,以方便展位布置。展厅之间可分可合,共同组成灵活多变的展览空间。主展区平面呈长方形,中间布置中庭、休息厅,中庭处有自动扶梯及客用电梯组织垂直交通,各展厅可以通过中厅或空中连廊相互连通,方便观众参观。2,3层布置儿童活动中心,内部为两层通高,便于展项布置;平台下层为商品部,设有纪念品部、茶座等公共空间,为参观的人群提供休息场所。商品部出售成品包装食品及一次性餐具,设简易电加热工具,不设专用厨房,垃圾存放在售卖台处由服务人员统一管理、处理。

2)穹幕影院、4D电影厅。穹幕影院位于建筑西北角水晶大厅中,面向北端的城市文化广场、山西大剧院的视觉交汇处,体型完整,有很强的标志性。穹幕内半径8.382m内设156座,4D动感电影厅内设52座,布置于平台下层平面内,观众可通过影视共享大厅进入。

3)学术报告中心、科技培训、贵宾接待。学术报告中心包括学术报告厅、音响控制室、准备室等。公众可通过平台下序厅进入。学术报告厅共设置310个普通坐席和2个轮椅坐席。科技培训包括培训教育、素质教育、实验活动室等部分。贵宾接待室、科普培训教室和实验室布置于建筑西侧,对外设有单独出入口,避免与其他人流交叉。

4)天文馆。位于南侧建筑屋顶上,观众可直达天文馆。天文圆顶直径8m。

5)业务研究用房、后勤办公用房。平台下层建筑南侧分别布置业务研究用房和后勤办公用房,工作人员可由南侧主入口进入。使用功能主要包括设计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阅览室)、音像制作室等。

3交通组织

建筑主体面对中心主广场和文化岛平台,参观人流可以由平台上的文化广场经北侧出入口进入常设科普展览大厅,也可以由平台下公共停车场进入室外展场和科技馆穹幕影院共享大厅、影视中心及学术交流中心。贵宾及培训人员由建筑西侧平台下进入,前设小型广场。业务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务部分的人员由建筑南部平台下进入,各部分人员的入口相对独立,到达便捷、使用方便。内部机动车辆由平台下的场地西侧开口进入,车辆停放于建筑南侧平台下停车场。为便于消防扑救,平台下场地内设有环形消防车道。货运入口设在建筑东侧平台下,入口前设卸货场地和回车场。由中心区公共停车场集中停放全部参观科技馆的公众小汽车、大型客车和860辆自行车,参观人员下车后步行进入科技馆。科技馆建设用地内设员工小汽车停车场1处,设置于主体建筑南侧平台之下,共停放92辆小汽车。自行车停车场1处,共可停放400辆自行车,停车场置于建筑东侧平台之下,停车场位置合理,减少了对场地整体环境的影响。

4结语

山西省科技馆建筑造型新颖独特,整体性和个性兼备,科技与艺术融合,功能与形式统一,极具辨识度,为公众体验科学、学习科学、参与科学,提高科技素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也为同类科技馆项目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作者:张景芳 单位:山西省政府工程建设事务管理局

上一篇:项目教学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下一篇:色彩个性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