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略“科学证据证明”这一环节

时间:2022-05-30 08:13:53

不要忽略“科学证据证明”这一环节

影响皮肤形态最重要的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生得比较邪乎,它的组成跟别的蛋白质相差很大。皮肤的衰老与胶原蛋白的“老化”关系很大,皮肤的更新过程中就涉及到胶原蛋白的生成,而蛋白质的生成必须要有相应的氨基酸做原料。所以,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为了皮肤更好地更新修复,“永葆青春”,我们是不是应该在食物中提供胶原蛋白,来保证“原料充足”?这样的想法比起“以形补形”来,更具有了一些“科学色彩”,当然也就很容易得到认同。于是乎,胶原蛋白也就成了“美容圣品”中极具号召力的偶像。

合成皮肤的胶原蛋白,所需要的主要氨基酸是甘氨酸、脯氨酸和赖氨酸。前两种是可以从其它氨基酸转化而来的,只有赖氨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有了这些氨基酸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少生化过程才能把它们组装成人体的胶原蛋白。比如,其中有一步是一个羟基化酶把脯氨酸和赖氨酸转化成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而这个酶的作用又需要维生素C的参与。

当然,这只是说明人体的胶原蛋白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也还是不能证明吃胶原蛋白能不能美容。因此我们看看科学家们都干了什么吧。

胶原蛋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皮肤、骨头等部位。把它有限水解之后的东西在国外叫gelatin,最通常的用途就是做果冻。在中国把水解的过程弄得比较神秘,出来的东西叫做“阿胶”,加上古人留下的“圣典”,就变得很“神奇”。现在美容界的圣品加入了“高科技元素”,水解得比gelatin充分得多,叫做“胶原蛋白水解物”。对于追求“天然”,对现代加工避之不及的人来说,其实这个东西太不天然了——通常让不少人很不爽的“蛋白质变性”只是让蛋白质分子换个造型而已,而水解则是惨无人道地把它们碎尸万段了。

大概是这种研究缺乏生物学上的意义,所以除了商业机构,花纳税人钱的政府机构一般不会在上面花钱,而科学家们也没有太强烈的兴趣。多数文献,都与商业机构有关。美国的FDA管得太严,势力再大的公司也很难让FDA为他们左右,而没有FDA的许可又不能宣传这种“神效”,所以美国的工业界长期对此不太热衷。而中国的商业机构,基本上只要吃不死人就可以随心所欲,何况还有老祖先的遗训或者“科学研究”的只言片语,所以也没有太大的热情。日本人则介于二者之间,所以对于此类研究还不乏热情。不过,在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美国公司也颇有涉足之意。

虽然这种研究如果真的有突破,就会“钱途无量”,但是查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比如Pubmed,还是很难找到这方面的研究。2006年发表过一个小规模的对照试验,是说服用胶原蛋白水解物的压疮病人是对照组的恢复速度的两倍。还有一项动物实验是用紫外线照射无毛老鼠,实验和对照组各7只老鼠,结果是喂胶原蛋白水解物的那组老鼠受到的皮肤损伤要小一些。另一项研究则是分别拿胶原蛋白水解物、其他对照蛋白质和水喂猪,结果是说喂胶原蛋白水解物的那组猪的皮肤指标要好一些。

本来这种小规模的病例或者动物实验是没有说服力的——比如FDA就不会接受根据这种实验结果来做的膳食推荐。不过,它们毕竟给了人们一些希望,卖胶原蛋白水解物的公司也足可以拿着这些结果告诉消费者“有科学研究表明……”了。还真有个日本公司赞助了一个人的对照实验。他们找了39个日本女性,吃胶原蛋白的那组人的皮肤吸水能力有小幅增加。但是服用安慰剂那组也有增加,要命的是——两组相比,这个增加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这基本上就是胶原蛋白美容能够找到的研究。我说的是目前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它能够美容——就像有人说山上有老虎,还拿出了照片,我们只能分析讨论这个“山上有老虎”的证据是不是可靠。即使我们证明这个照片不可靠,也不能“证明山上没有老虎”。胶原蛋白美容的传说也是如此,我们只能说商人和媒体说“能美容”没有可靠依据。

上一篇:大直径螺栓拉伸咬死问题研究 下一篇:北京科博会“科技北京”专题展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