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例 浅析中国喜剧的走向

时间:2022-05-30 04:35:02

以《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例 浅析中国喜剧的走向

[摘 要] 由徐峥主演的国产喜剧《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自2012年12月12日上映以来着实在电影界火了一把,上映不到一个月便已获得超过11亿的高票房,在业界掀起了对中小成本喜剧电影的热议。它再次延续了《人在囧途》的“公路喜剧”的套路,将视角移至泰国,以浓郁的泰国热带风情、“泰国传奇”的搞笑组合、紧凑的故事情节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创造了耗资不到3 000万的中小成本国产喜剧电影的奇迹。在炙手可热的票房背后,我们也十分想探秘中小成本喜剧能够如此成功的原因。本文就是以《人再囧途之泰囧》为视角,简析它高票房的原因,也浅析一下中国国产喜剧目前的走向趋势。

[关键词] 《泰囧》;国产喜剧;中小成本;大众化;创新

《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确像一匹黑马,不论是刚上映的火爆还是一直居高的票房,它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该片上映首日即斩获3 900万元票房,创历年 12月影市最高开画票房、首日票房最高的国产喜剧片及周三开画影片最好成绩3项纪录。《泰囧》上映前3日,放映约7万场,观影人次近400万,收获票房129亿元左右。周末观影人数持续上涨,15日单片单日观影人次达263万,超过《泰坦尼克3D》和《变形金刚3》,创单日观影人数纪录;当日,该片更是拿下约9 300万元票房,打破《画皮2》单日9 000万元票房的纪录,成单日票房成绩最好的国产片。截至 17日凌晨,《泰囧》首周5日累计票房超过3亿元,超越《画皮2》298亿元和《阿凡达》287亿元,成首部首周过3亿元的华语片。”“业内人士感叹:这是中小成本电影的一次完胜。”[1]据中青报不完全统计,该片至少刷新了中国影史10项纪录,并且在1月7日时,中青报报道称:“近日,徐峥主演的新片《泰囧》最新票房已超11亿。”[2]不得不承认,这打破了以前“冯小刚式喜剧”的天下,自从冯小刚在1997年导演了《甲方乙方》以后,他的“贺岁喜剧”就一发而不可收,接连数年的贺岁喜剧《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非诚勿扰》等,奠定了冯小刚在中国喜剧界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徐峥的出现,也改变了中国喜剧的格局和风格,他正是以中小成本的喜剧电影一举夺得头衔众望所归的。什么是中小成本的电影,至今没有什么明确的定论,也没有一部字典能给予这个词汇完整的定义。北京电影学院的郑洞天教授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是这样界定中小成本电影的:“其实准确地说,应该分小成本电影、中成本电影、大成本电影。按现在中国的行市,投资8 000万元以上算大片,3 000万元上下的应该叫中等成本电影,小成本电影就是1 000万元以下的。”[3]可见《人再囧途之泰囧》就是一部中小成本电影的典范,它仅以不到3 000万的投资就创造了过11亿的票房,真可谓是博得了一个满堂彩。

徐峥的这部《人再囧途之泰囧》喜剧电影也不能算是中小成本电影的首例。早在2006年,“新一代”导演宁浩拍的《疯狂的石头》就打响了小成本电影的头炮,一经上映,票房就不断飙升,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在内的多个电影大奖。 随后的《疯狂的赛车》也是延续了这种小成本电影的风格以及还有古装轻喜剧《十全九美》《天下第二》等,都是将现代喜剧套在了古代的这种特定时代背景下,以当下社会流行的网络用语和社会现象与特定时生巨大反差和讽刺,引起无厘头搞笑的喜剧效果。当然还有很多,如《三枪拍案惊奇》《斗牛》《走着瞧》等。各类中小成本的电影都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不禁引起我们去探源其中的奥妙所在。《泰囧》也是由很多因素促成了它今天的成功,大致分析如下。

首先,徐峥的这部《泰囧》不是一味模仿和照搬港式喜剧模式抑或是之前几部喜剧的纯恶搞和网络桥段的拼接,这大概也就是他所讲的“创意”。在徐峥之前,国内的很多喜剧电影都是生搬网络上的流行语,造成了很多演员如果不用网络语言,就仿佛无法开口说话一样,情节绝大部分都是“山寨”了很多遍的。如“喊你回家吃饭”被各个导演搬到银幕上无数次时,观众看到就没有任何笑点可言,反而会造成一种明显的“无力感”。而徐峥则是重口味之下的小清新,他并没有繁复引用网络语言或是山寨桥段,相反的他设计的人物情节、故事框架结构都很简单明了、一气呵成,并不像好莱坞大片给人感觉的云里雾里,而就在这样的简单人物的台词里,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笑料包袱。如影片里的“泰国传奇”“冰冰棒”以及王宝强给黄渤“精油按摩”那一段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这部电影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取胜点,就是一个字:情。一部成功的电影要面对的是上亿的观众,观众的喜好不同,接受程度也参差不齐。因为观众的欣赏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而参差不齐,接受心理的具体情况又是复杂多变。一部电影若是想要赢得全天下这么多人的共同认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情”。以情为本,把现实生活中的林林总总都以“情”来贯穿起来,这样就能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了。在《人在囧途》中,徐峥虽然也和王宝强二人强强联手,演绎了在春运背景下二人的囧事,但剧中的真情流露未免过少。而《泰囧》中,王宝强看似荒谬的“种健康树”以及撒谎与范冰冰交往的事情其实都是为了安抚和鼓励病重的母亲;徐朗一直以事业为重,潜心研究八年油霸,闹得妻离子散,与大学同学也形同陌路,互相暗害。但最后他也放弃了有毒的油霸,跟妻子复合,与同学重新交好。这样友爱的场面,无疑给这部本身就笑点无数的喜剧作品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支撑,仅仅是平淡的琐事,含蓄浪漫,情真意切,足以让观众动容了。

最后,《泰囧》的成功也有很多的外部因素在里面。《人在囧途》的良好口碑就给《泰囧》做了一个最好的铺垫,有一大部分观众都是觉得《人在囧途》很不错,才抱着希望去看第二部的。而且《泰囧》播出的时间段也恰逢时机。徐峥一开始是要在12月21日上映,寓意是“末日的狂欢”,但是后来播出时改在了12月12日,这样就避开了月末贺岁档的高峰期。并且跟这部影片同时期上映的《1942》以及《王的盛宴》题材比较沉闷,让观众看得会比较压抑。这对于工作一年渴求新年的观众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释放点,而《泰囧》的出现,恰好给观众们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可以减缓心理上的压力。而从前的“冯氏喜剧”的天下,也因为冯小刚导演转战去拍历史片了,因此相对来讲,贺岁喜剧片徐峥少了一个很强劲的对手,因此这些外部因素也是促成这部中小成本电影成功的原因。

《泰囧》的成功无疑是一个奇迹,但是越是风靡就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5日,市政协委员、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作家晓苏在市两会上就这样炮轰电影《泰囧》。“《泰囧》是一部典型的‘三俗’电影,低俗、庸俗、媚俗!以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只是紧盯票房,而应该注重文化导向,注重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与品位。”鲁迅先生也认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4]在文学史上,无论是东方抑或是西方,绝大部分作家都会认为悲剧的作用是大于喜剧的。西方的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给悲剧下过这样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又译净化)。”[5]在亚里士多德与鲁迅看来,悲剧都是会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和洗涤的,悲剧与喜剧比较起来,悲剧更具有震撼力和感召力。而喜剧本身就容易流于俗套,喜剧既想要博得众人一笑又总是有被扣上“没有价值”的帽子的嫌疑。正所谓众口难调,因此想要做成一部成功的喜剧真是不简单的事情,更不必说造价是不到3 000万元如此低廉的成本。

目前中国的国产喜剧电影越来越倾向这样的中小成本的电影,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不需要斥资数亿来吸引观众,不需要太尖端的技术为支撑,也不用再去请国外好莱坞某些大腕来压场,只需一些简单场景、明晰的情节,感人的故事,依旧可以打动观众的心。但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质疑国内许多的喜剧电影都是“贱下”“三俗”的代表,所谓“贱下”就是多数喜剧都是以挖苦和讽刺底层人民为乐,所谓“三俗”就是指“庸俗、低俗、媚俗”。如《泰囧》中就有人质疑王宝强所饰演的王宝一角色总是被人愚弄,有“贱下”的倾向,电影中徐朗有钱便能请来明星范冰冰与王宝合照,这似乎鼓吹了一种拜金主义,是“三俗”。其实这也就是指电影的价值观问题。喜剧应该是“人生的写照,风俗的明镜,真理的反映”[6]。一部优秀的喜剧应该在本土元素都具备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任意手段的搞笑。但是这搞笑不是天马行空的,不是任意妄为的,更不是毫无内涵的,而更需要的是一些现实生活所渗透进去的东西,具有创新性以及好的叙事手段。电影所必需的就是一种文化影响力,即我们看完某一部电影之后,不能一笑置之。所以喜剧应该是可以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同时又不能以低俗取胜,喜剧电影应该走入普通人们的生活,以人文关怀为主导的。冯小刚前几部喜剧作品就这点而言就做得很好,如他导的《手机》《非诚勿扰》等都是反映了人的生活焦虑的问题。《人在囧途》之所以有好的口碑积累,也是因为其中反映了农民工的问题。

总之,《泰囧》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中国国产中小成本喜剧电影的一个典范,它一夜间走红,票房高升,因此遭来批评与谩骂都是可以想见的事情。我们可以理解,批判它的人只是害怕这部电影会让人有不正确的价值观,怕人以丑为美,颠覆青年人的思想观念,使喜剧沦为一种滑稽的闹剧。但它的确也是业界的一个奇迹,一个标杆,一座里程碑,它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国产喜剧未来的希望。透过它的模式,我们也可以猜想,未来中国的喜剧会如《泰囧》一样越来越有创意,不再是靠网络语言抑或是古老港式的“无厘头”博得观众一笑,越来越有人的关照、人文情怀掺杂在里面。一部电影若想赢得更多的人关注,就一定要有“情”。徐峥仅仅是拍一部处女作便可以有如此大的收获,我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也应该给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以支持,这将是一个绿色的电影产业文化。现在依然有无数人在为我国的电影事业挥洒着汗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我国国产喜剧的美好前景和未来呢?只要给它一定成长的时间,它一定会还你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奇迹。

[参考文献]

[1] 李婷.中小成本电影的一次完胜[N].文汇报,2012-12-20.

[2] 金潇潇.徐峥《泰囧》破11亿票房后高调亮相[N].中国青年报,2012-01.

[3] 檀秋文.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J].当代电影,2008(02).

[4] 鲁迅.鲁迅杂文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5] 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 陈瘦竹.戏剧理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戚萌(1989—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上一篇:浅析数字电影中的奇观世界 下一篇:商业和艺术夹缝中的国产电影